四 要素比例理论

虽然斯密和李嘉图在他们的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理论中阐明了那些有优势生产专业化产品的国家如何增加产量,但他们的理论未能帮助确定一个国家生产哪类产品可能有优势。他们认为,自由市场可以引导生产者更有效地选择生产那些有竞争力的产品。一个多世纪以后,瑞典经济学家埃利·赫克歇尔(EliHeckscher)和伯特尔·俄林(BertilOhlin)发展了要素禀赋理论

(Factor Propotions Theory)。这一理论认为,国家之间现有劳动力、土地或资本的差异可以解释要素成本的差异。他们推论,如果劳动力与土地和资本相比要雄厚得多的话,劳动力就会便宜,而土地和资本就很昂贵。如果劳动力少,那么劳动力就会比土地和资本要贵。这些要素成本引导国家利用丰富、便宜的生产要素去增加生产,出口产品。例如,我国人口众多,有着大量的劳动力,我们就可以利用劳动力这样一种竞争优势,生产许多不同产品。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有些国家面积小,人口又多,如荷兰,因此不管它的气候、土地条件如何,荷兰不可能生产出需要大片土地的产品,如麦子、水稻等,也不能发展畜牧业。大量生产麦子,发展畜牧业,出产绵羊等只有在也许象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才更方便些,因为这些国家人口不多却有大片土地。在香港,最成功的工业就是那些利用最少限度的土地使更多人就业的工业,如服装生产可在高层建筑内进行,工人工作的空间很小。香港无法大量生产汽车,参加汽车工业的竞争,因为汽车工业生产需要很大的空间。

劳动力多,资金少时,人们就可以充分利用人才资源这一竞争优势;相反,劳动力少,资金雄厚时,人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资金这一竞争优势。如印度、伊朗就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生产出大量的手工地毯,而美国、英国则利用其雄厚的资金装备设备,生产出机制地毯。

传统的国际贸易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国竞争优势的建立,是赖于本国所具有的生产要素,即土地、劳动力、资本的禀赋。例如,劳动力充裕而资本缺乏的国家,就可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资本充裕、劳动力昂贵的国家则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但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视野更宽广了,所提出的影响国际竞争优势的因

① David Ricardo,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 I Economy and Taxation。原著 1817 年出版于伦敦,后不少出版商重版,可参阅。

素更多了。其中一个重要标志是强调科技进步在国际竞争优势上的关键作用。不论是国家,还是企业或个人,要创造国际竞争中的相对优势,就要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总之,以上各国国际贸易理论,只能说明国际贸易的经营活动,但并不能真正解释企业国际化活动形式。这些传统的理论认为一国的生产要素—— 土地、劳动力、资金等是固有的,缺乏信息并非就是缺乏国际贸易机会。贸易理论并不认为技术、管理、市场等技能可作为重要的生产因素。

很显然,各国的外贸和国际企业中的许多决策是由部门作出的,但是政府政策对这些决策有很大的影响。传统的贸易概念不能解释大多数国际企业经营管理现象,而国际企业经营管理包括的范围很广,其中有国际投资、资金转让以及外贸活动等。

除了传统的进出口业务外,企业向国外市场提供货物或保证国外物品进口有许多方法,它可以通过直接投资保证国外货物的生产,也可以通过向国外生产产品许可证满足国外的需求。当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建立市场战略,向世界市场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