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纵向发展模式

所谓纵向发展模式是指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生产不同的产品,经营不同的业务,但这些产品和业务彼此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衔接的,组成一条生产链。这种生产链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存在于同一行业内部的生产链, 它实际上是同一产品不同加工工艺过程的连接。譬如,汽车生产可以分为零部件加工与总装两个过程,而零部件的加工过程又可以再进一步细分为各个工艺加工阶段。在这种形式下,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虽然生产和经营的产品从类别上讲是相同的,但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加工工序,即存在着工艺分工的第二种形式。跨行业的生产链,是把不同行业的生产过程联接在一起。这种跨行业的生产链比较多地存在于资源开发与加工。譬如,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链为:石油开采—→提炼—→加工制造—→销售,它横跨了几个行业。在这样的生产链中,母公司与子公司虽然在不同行业从事生产和经营,但它们都属于同一生产链中,紧密地结合为一体。

一个国际企业在选择采用纵向发展模式时,从发展方向来看有向前发展与向后发展之分。所谓向前发展,邵从整个生产链来看,向着上游方向发展, 对一个加工制造企业来讲,就是把自己的业务范围朝着原材料的生产加工方向发展,或者说把原来的生产链向着资源的开发供应方向延伸,将资源的开发、供应纳入自己的生产链中。所谓向后发展,即从整个生产链来看,是向着下游方向发展,由原来只从事资源开发的初步加工逐步向着资源的深加工方面发展,由原来只从事原料性中间产品生产向着最终产品方向发展。譬如, 原来只从事石油开采,现在则朝着提炼、精细加工、销售方向发展。

国际企业选择纵向发展模式主要的原因有五个:

第一,确保资源的供应。某些产品的生产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大,如果这些资源比较稀缺或者分布不均,那就对生产造成很大的制约和威胁。因此, 对一个国际企业来讲,在扩大生产经营时,首先必须注意解决资源制约的问题。当本国生产的资源不足以供应时,它就会对外投资,进行资源的开采和初加工,以确保整个企业的资源供应。

第二,保持竞争优势,增加生产的稳定性。国际企业为了取得规模经济

利益,必须进行广泛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如果这种分工和协作是与外部其它无关联的企业进行的。在质量、成本和协作的稳定性方面都难以有充分的保证,这常常会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选择纵向发展模式,国际企业就能在内部形成一个合理分工基础上的完整的虫产体系,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外部的依赖,始加生产的稳定性,降低外部市场的交易费用,节省开支;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对本企业独有技术的控制和发展,保持竞争优势。

第三,提高生产的附加价值。在国际市场上,从总体上来说,原料性的的初加工产品附加价值低,而工业制成品等深加工的产品附加价值高,当国际企业准备进一步发展时,选择后向发展,即向着提高加工深度方向发展, 无疑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第四,降低国有化的风险:由于在纵向发展模式下国外子公司只是从事产品生产的某个工艺加工过程,提供的只是一些原料性质或半成品性质的中间产品,这些产品大部分并不在该国当地市场上销售,而是出口到国外,因此,从表面上来看,该子公司对东道伺扩大出口是有帮助的,容易得到东道国的接受和肯定,从而减少了与东道同的摩擦,降低了东道国实行国有化的意愿。另一方面,由于该于公司只是从事产品生产的其余工艺加工过程,即使将该企业实行了国有化,东道国自然得不到全部的产品生产工艺和完整的生产体系,没有任何实际的利益可图,这也有利于降低东道国国有化的意愿。

第丑,为转移订价提供了机会。在纵向发展模式下,国际企业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相互之间存在大量的货物、技术等资源的流动, 这就为转移订价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国际企业选择纵向发展模式产生的问题主要在于内部的控制与协调上。因为在纵向发展模式下,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之间以及各子公司之间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分工协作的生产体系。要使这个生产体系高效率地运作,就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控制与协调机制,而控制的程度、手段又直接涉及到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集权和分权的问题。母公司的集权有利于内部的协调统一,但子公司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易发挥;分权则有利于子公司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 动性,但企业的内部协调可能会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