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重商主义

为什么一些国家的经济只依靠其主要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而无视、忽视其它产品的自给自足?这一问题的回答要靠 1500 年至 1800 年期间许多学者提出的重商主义这一经济哲学来解释。①

重商主义假设一个国家的财富是依靠其财产的库存,一般是指黄金的储存量。贸易是重商主义这一经济哲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说重商主义是贸易的第一理论。

政府寻求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如果能实现这一目标,即他们的贸易以黄金形式计算,价值将比其它那些贸易逆差国家要高。这一时期是国家形成时

① 最能说明这一时期“重商主义”哲学理论的代表作是 Eli Heckscher 的 Mercantilism, Lond On: Geor Re Allen&Unwin,1935。

期,黄金为巩固中央政权起了积极的作用。问题是,国家怎样才能实现出口量比进口量多这一目标呢?一般而言,贸易是由政府控制的,政府制定了许多限制进口、补助出口的规定。过去英国有一些殖民地国家就是在英国政府控制下进行贸易的。如英国需要向国外购买某些商品,英国首先要求殖民地国家向它提供所需的这些商品,帮助达到这一贸易目标。第二,殖民地列强希望与殖民地国家达到贸易顺差,这样他们可以获得收入。他们不仅垄断殖民地国家的贸易,而且阻止殖民地国家生产产品。这种方法使得殖民地国家必须出口价值低廉的原材料,进口价值昂贵的制成品。美国独立革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英国政府禁止美国殖民地生产制成品。

到 180O 年,重商主义哲学已不再流行,殖民地列强们制定了一些限制殖民地国家发展工业的规定,但也有一些鼓励性政策。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不少殖民地国家开始独立,贸易的模式也开始改变。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还沿用一些重商主义时代的词汇。如我们现在用的“外贸顺差”(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一词,说的是一国的外贸出口大于进口,而“外贸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一词, 就是指进口太于出口。我们不少人还会用“出超”(fa—vorable)一词说明有利,而将“入超”(unfavorable)当作不利。其实出超并不一定是有利, 入超也不一定是不利。一个国家外贸顺差只是说明眼下它从国外进口的货物和服务价值比出口到国外的货物和服务要小。在重商主义时代,是用黄金转让的办法解决顺差和逆差。而当今解决逆差的办法是一国向另一国给予信贷。如果一国没有按期全部偿还这些信贷,那么所谓的外贸顺差也可能使贸易顺差不利。

新型的重商主义(neomercantilism)一词用来描述那些国家力图使贸易获得顺差,目的不是想寻求更多的黄金,而是试图达到一些政治或社会目标。如一国力图通过向国外出口过剩的产品,达到充分就业的目的,或者一个国家为了在某一地区保持政治影响,就向这一地区出口比进口更多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