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激活机制,深化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政策保

推进素质教育不仅需要良好的硬件条件和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同时还必须建立一套运作有效、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近几年来,我们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作了探索。

改革办学体制。统得过死、管得过多是现今我国教育的一个突出弊端。宁波市从改革办学体制入手,通过部分国有学校转制,实施国有民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自主办学,一方面拓宽办学路子,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另一方面把竞争引入教育,使学校之间形成“以质量求信誉,以发展求生存”的竞争态势,学生的素质、家长的需求、社会的评价成了学校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全市有社会力量办学机构 1873 所,撑起了宁波教育的半壁江山,有从幼儿园到高校各层次教育一应俱全的万里教育集团,有投资 1.2 亿元兴建的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有从

国有学校转制而来的、占地 320 亩、在校生近 3000 人的宁波中等专业学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等,这些学校正发挥着它们特有的机制优势。

改革办学模式。近年来,我市着力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其一是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改变传统的“各自为政”的模式,促进相互间的沟通与协作;其二是从今年开始, 认真进行综合高中模式的改革,开展职业高中举办综合高中的试点;其三是积极争取普通高校举办二级民办学院,兴办职业技术专修学院,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致力于探索终身教育体系,拓宽受教育者的成才渠道, 从而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招生、考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指挥棒。从1992 年开始,我市实行小学免试入学。1996 年,在全省率先实行将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段招生考试两考合一的中考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重点高中招生实行“保送生”政策,将其中 15%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各初级中学,今年又把保送比例扩大到 25%,在保送生的名额分配上突出强调了素质教育的导向和初中的办学水平。1997 年起,还对城区省二级重点和省综合高中实行了校内保送生办法,从而调动了各完中的积极性。在中考改革上,作为全省素质教育实验区的北区、余姚市迈出了更大的步伐,从 1998 年开始把省一级重点中学的招生名额全部切块到了各乡镇,从而切实把升学竞争改变为办学水平的竞争。

改革督评制度。建立素质教育的督评制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和动力,不改革督导评估制度,素质教育就难以落到实处。近年来,在督评制度建设上,我们一是在宏观导向上把小学、初中的合格率和义务教育的巩固率作为评估办学水平的主要指标,纠正了过去单纯把升学率作为学校教学评估唯一指标的不良倾向。二是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端正了学校办学方向。三是构建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以全面素质为导向, 以整体优化为中介,以高质量和高效益为目标,出台了对区域、对学校、对教师的 3 个评估指标体系。四是强化督政、督学功能。成立了市、县两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依法对同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类学校履行教育职责、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为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我们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锐意改革,革故鼎新,认真制订实施《跨世纪宁波教育现代化行动计划》,积极谱写推进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