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80 年代中期以来,我市实施“教育均衡化”战略,投入巨额资金分

批每年新建、改造一批学校。到 90 年代中期,深圳的办学条件发生了根

本性变化,但边远、偏僻地区还存有 51 所校舍差、设备差、教师住房差

的“三差”薄弱学校。1995 年至 1997 年,我们共投入 3.2 亿元对这批学校进行了彻底改造,全市基本消除了薄弱学校。

为了逐步缩小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的差距,在改造薄弱学校的任务基本完成后,1997 年,我们又全面实施办学效益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对学校的奖励和投入挂钩,加强一般学校的建设。办学效益评估每年一次,评估结果作为学校评选省市先进单位、评选优秀校长及决定校长任免升迁的重要依据,作为下一年度各级财政教育投入的依据,每年根据评估结果颁发一次“办学效益奖”,连续 3 年效益评估的得分为本区最

后一名的学校,免去校长职务或将其调离。1997 年,约占全市中小学 10%

的 39 所学校荣获“办学效益奖”,当年由市、区共同拿出 2220 万元进

行了奖励。在此基础上,市、区拿出 2 亿元左右的专项经费,从获奖学

校中选定办学效益特别高的 20 所学校作为 1998 年重点投入学校,每所

中学投入 2000 万元,每所小学投入 1000 万元。1998 年,经过评估,又

有 40 所学校荣获“办学效益奖”,我们也按规定拿出 2310 万元给予了奖励,并从中遴选出一批重点建设学校。我们希望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全市一大批一般学校彻底翻身,堪与重点学校媲美,从而扩大好学校, 缓解学生争挤重点学校的状况,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实事。

实践证明,以办学效益评估为依据加强一般学校建设,是教育投资体制的重大改革,能有效地防止教育投资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政府的教育投资行为规范化、科学化;能对办学行为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 促使学校由硬件上的攀比,转为下真功夫抓软件、抓管理、出效益。由于办学效益评估是“从起点看变化,从投入看产出”,面向全体学校, 办学效益直接与投入挂钩,有利于各类学校公平竞争,调动各层次学校的积极性,这样每所学校都有了奔头。办学效益评估是用综合指标来计算教育投入与产出之比,改变了单纯以升学率和考试分数来评价学校的观念,有利于学校克服“应试教育”倾向,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