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全面推进农村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农”方针,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关键,是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的有效途径,也是确保福建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保证。我省农村教育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农业、科技、教育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我们坚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先导,以“两基”为重点,加强“三教统筹”,促进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相互沟通和协调发展。一是打好农村“两基”攻坚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扶持山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革命老区的“两基” 工作,切实解决适龄儿童尤其是女童的辍学问题,大力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把扫盲和扫盲后的巩固提高,同农民的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 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到 1998 年底,我省通过了国家“两基”验收, 成为全国“二片”地区率先实现“两基”目标的省份。二是建立一批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点,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大力推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经验,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更加有效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村工作服务,全省已拥有 2 个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5 个全国实验县、17 个省联系县和 77 个示范乡镇。三是农村普通中小学普遍开设劳动技术课,利用劳动基地开展实用技术教学,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目前,全省农村中小学全面推行了“一校一地”制度,拥有劳动基地 1.5 万个,土地面积 25 万多亩。四是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扩大招生规模,努力办好一批农业类和农村急需的专业,为农村培养大批适用的中初级人才。与此同时,重视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沟通,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了以职业学校为骨干,通过乡、村文化技术学校向千家万户辐射推广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的网络。全省各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每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均超过 200 多万人次,使广大农民能适时掌握农业实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我们牢固树立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教育的观念,加强政府统筹力度,促进农科教结合,形成科教兴农合力。一是切实发挥高校在“科教兴农”中的作用。各大中专院校积极拓展为农业和农村服务的渠道, 普遍组织教师、科研人员深入农村第一线,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咨

询服务,与多数县、乡建立了定点联系制度,建设了一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示范基地,开发推广先进科技实用技术和成果,充分发挥了高等院校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的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八五”期间, 全省农林院校先后参与实施农技推广项目 143 项,创产值 13 亿多元。二是充分利用农村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大力组织实施百万农民技术员培训计划。4 年来,已培训农业、林业、水产、水电、乡镇企业、农业机械等 6 个行业的农民技术员 80 多万人,为农村经济发展培训了一支农民技术员队伍。三是拓宽人才通向农村的渠道, “八五”以来,我省始终实行大中专院校面向农村定向招生制度,逐年扩大在农村地区的招生规模,努力培养农村建设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各类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并注重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近两年,我们还组织了大批高等院校和各级机关干部到农村开展支教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四是注重从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选派优秀教师和科技人员到基层担任科技副县长、副乡长,架起了连接大中专院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桥梁,走出了一条教育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