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各级各类学校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我们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德育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德育工作。在基础教育阶段,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上海的一些重大活动和一批青少年教育基地建设, 进行了广泛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注重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培养他们高尚的理想信念,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好基础,并注重学生基本文明行为规范的养成。在高等教育阶段,以邓小平理论武装大学生为中心,重点抓了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程,并将“邓小平理论概论”作为重点学科来建设。许多大学生说,现在视野开阔了,境界提高了,强国抱负坚定了,社会责任感也更强烈了。目前,上海 39 所普通高校已普遍建立了校级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大学生中的党员比例也有了很大提高。

坚持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90 年代初期,上海就开始逐步推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通过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和活动课,以及改革教学内容等措施,积极探索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和开发个性潜能的途径。在这期间探索形成了“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创造教育”等多种实践模式。最近上海又开始启动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重点突出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教育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生动性和实践性,扭转“传递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上海还在 150 所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改革试验,从小学开始探索开发学生个性潜能的多种形式。

招生考试制度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传统的招生考试办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障碍之一。从 1997 年起,上海全面实施初中免试就近入学,重点中学初、高中脱钩,同时改革中考和高考制度,运用自主命题权等手段, 加强素质和能力的考核比重,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这几年上海各教育部门还积极探索减轻学生和学校压力的新的学业评价制度,实施教育质量的全面监控,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评价机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