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是企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及其教育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是企业负担沉重,严重削弱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葛洲坝集团公司是国务院计划单列的大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有职工、家属 14 万余人,独自承担职工子女教育及就业、社会治安及交通管理、环境卫生及环境保护、职工医疗卫生及防疫、市政建设维护等公共服务及管理费用。以 1996 年为例,集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6 亿余元,缴纳各

项税费 1.3 亿余元,营业利润 9000 余万,而全年投入文教卫、公检法、

基地维护及市政建设的资金就高达 1.1 亿余元,其中投入文教系统资金

4437 万元。

二是企业教育管理体制同企业运行机制不相适应,教育经费筹措面临新的难题。企业改制之前,集团公司实行总分公司管理体制,教育经费直接由集团公司财政拨付。财政拨款与教育事业的实际需要虽然还有一定差额,但教职工的工资可以保证,基本可以维持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行。随着企业内部母子公司结构的形成,各子公司与集团公司是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关系,在人、财、物方面拥有很大的自主权,集团公司既没有财力同以往一样拨付教育经费,又不能以行政命令方式要求具有法人地位的子公司拨付教育经费,企业教育经费筹措面临新的问题。因此,建立与企业经济结构和财产组织形式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已刻不容缓。

三是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影响,企业教育内部缺乏活力。过去,企业教育系统在经费上吃着企业“大锅饭”,用多少钱,企业就拨多少,办学不讲效益,不计成本。干部坐着“铁交椅”,能上不能下,造成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素质不高。教师端着“铁饭碗”,工作缺乏压力,人浮于事,数量超编,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尤其是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富余人员增多,不少人把教育当作“避风港”,千方百计地往教育系统挤,使本来就膨胀的教职工队伍更是人满为患。因此,企业教育改革只有同企业本身的改革同步进行,才能不断深入。

四是企业教育服务面狭小,教育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葛洲坝教育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价值亿元的教育资产,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

成人高等教育多层次的办学格局。但是,由于生源逐年减少和教育内部缺乏竞争机制,致使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资产闲置的状况同时存在,教育存量资产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1986 年,葛洲坝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曾达到 33000 多人,到 1996 年,学生总数降至 22000 余人;师资队伍超编 500 多人,部分学校职工超编比例高达 50%以上。据测算,到下世纪初,中小学生每年只有 16000 人左右。如果只面向企业招生,教育资源利用率最高只能达到 60%左右。目前,在企业教育交地方管理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立足企业,面向社会,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拓宽教育服务范围,既是缓解地方教育尤其是城市教育紧张局面的好办法, 也是发展企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面对这些情况,我们认识到,企业教育要发展,必须走出企业,探索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面向社会,围绕市场办学,实现教育事业型向教育产业型转变,不断增强企业教育的自我发展意识和“造血功能”,逐步建立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在认真进行理论论证和办好试点的基础上,我们实行了企业教育与企业主业整体相对剥离,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一个法人实体

(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两大产业支柱(教育主业和校办产业)、三大教育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统筹)、四化体制运作(法人化治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五大实施系列(义务教育系列、幼儿和高中教育系列、职业技术教育系列、成人职工教育系列、校办企业系列)的葛洲坝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