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国教育要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 50 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20 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国即将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将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决策。

从根本上说,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 21 世纪国际竞争力的可靠保证。要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显著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迎接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现代化事业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我国是 12 亿多人口的大国,把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也比不了的。有了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大量专门人才,我们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就有把握实现。

从当前看,加快发展教育更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国家劳动者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这是我国经济素质不高、经济效益差的重要原因。据统计,我国劳动力接受教育的平均水平,农村为 5 年,城镇

为 8 年。在城镇企业 1.4 亿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一半;在 7000 万技术工人中,中级技工占 35%,高级以上技工仅占 3.5%。每万名人口中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与此同时,广大城乡居民的教育需求日益旺盛。现在全国每年有 1400 多万

初中毕业生,其中一半上不了高中;每年有 350 多万高中毕业生,其中70%上不了大学。无论是上高中还是上大学,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对这种现象,社会各界特别是独生子女家长强烈不满。因此,加快发展教育,势在必行,也是一举多得的事情。这样,既可以减缓升学压力, 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环境,满足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需求,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又可以扩大教育消费和投资,拉动国内需求,

促进经济持续增长,还可以减轻就业压力。我们要在切实保证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同时,积极调整现有教育体系结构,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规模,大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

加快教育发展是有条件的。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为教育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提供了多年难得的历史机遇。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实力有了明显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人才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尚教育的优良传统,一向重视子女的受教育问题。现在人们的日子好过了,子女上学更是头等大事。目前,城乡居民的教育消费意愿强烈。据调查,居民家庭有 30%的储蓄准备用于教育;教育消费的年均增长速度达 20%左右,是城市居民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项目。这说明教育消费和投资增长的潜力十分巨大。而现有教育资源还有很大潜力,不少教学设备闲置,教师工作量也不饱满。同时,社会资金较多,社会力量有办学的能力和积极性。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教育发展。中央决定,从今年起就要较多地增加高校招生规模,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努力工作,抓紧落实。

有些同志担心,高中、大学教育发展快了,将来学生就业困难。我认为,应该从国家整体上看待这个问题,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局去考虑。目前我国高中毕业生、大学毕业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现在有些大学毕业生分配不出去,是有多种原因的。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 关键是要大力改革用人制度和转变择业观念。今后对学校毕业生,国家不能包分配。各单位用人,要看文化知识水平,看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形成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机制。同时,还要切实转变择业观念。大学毕业生应该什么工作都能干,什么地方需要就到什么地方去,不能挑挑拣拣。例如,大学毕业生可以到农村当基层干部, 各类人才在农村都有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文化水平高和整体素质好的人,总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肯定,即使是在将来,文化知识水平高只会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有利条件,而不会成为他们就业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