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力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和 待遇

经济欠发达、人口众多、教育摊子大是四川的基本省情。多年来, 我们认准了一个道理,四川发展的根本大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实教育战略地位,根本是增加教育投入。我们把教育投入作为最必需和最有效益的基础性和生产性投入,宁可在别的地方忍耐一点,甚至牺牲一点速度也要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尽管四川财政长期十分困难,但始终坚持不断增加国家对教育的投入。1998 年全省地方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较上年增长 10.62%,比同期财政收入增长高 3.62 个百分点,地方教育的国家财政性经费支出比同期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高

1.36 个百分点。在预算安排上,确立了“先让教育满意”的原则。省财政先后设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民族教育、边远贫困山区教育、师范教育、高等教育专项经费补助,并逐年有增加。去年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专项支出的增量部分,只对农业、教育开了口子。1998 年全省教育经费达到 121.67 亿元,比上年净增 16.19 亿元。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求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和保持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我们从一些具体的事情做起,实实在在地为教师办了一些看得见、摸得着、效果好的事情。一是建立每年为教师办实事制度。1994 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连续 6 年坚持每年为教师办 10 件实事,如帮助农村教师家属脱贫致富;为边远山区、民族地区教师开展“送温暖” 活动;创编推广教师保健操,建立教师健康监测系统;建立四川省教师医院,为全省特级教师、副教授以上的教师发放特约医疗证;向全省高

级职务教师免费开放展览馆、博物馆、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组织山区优秀教师出省、出国考察学习;解决教龄 30 年以上、25 年以上的男女教师退休享受全额工资待遇。1997 年后为教师办实事的重点逐步向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转移。这些实事使全社会“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良好风气更加浓厚,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二是建立了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实行政府一把手第一责任人制度,教师工资发放报告制度等,制定出台了地方性法规, 做到依法检查、依法督办、依法查处纠正。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 有效地遏制了拖欠教师工资现象。三是把解决教师住房问题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积极推进“广厦工程”。1994 年全省教职工人均居住面积仅 6.7

平方米,成套率 40%,教职工无房户、特困户达到 8 万多。经过 5 年努力,

全省投入资金 27.5 亿元,建成教师住房 643 万平方米,教职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9 平方米,成套率 60%,高于全国中小学教职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和全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全省教师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四川“广厦工程”重点在农村,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大农村教师。李岚清同志曾多次称赞我们为教师办了一件大实事,抓了一项“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