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近些年来,我市坚持主体性、

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原则,制定了《深圳市普通中小学课程计划》, 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内容,逐步形成了“三个层次”、“三大板块”。“三个层次”:一是国家核心课程。二是地方特色课程,讲授具备现代人素质所迫切需要的内容。如我市自编《电脑》教材,在中小学普遍开设计算机课;自编英语教材,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设英语课;自编《深圳中小学法制教育读本》,在中小学普遍开设法制课;自编《心理教育》教材,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此外还自编有《深圳史话》、《深圳地理》、《鹏城风物》等乡土教材。三是学校特长课程,允许有条件的学校设立自己有特长的课程。“三大板块”,即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学科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自修课;活动课程主要利用升旗仪式、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劳技节、军训、社会实践周及班、团(队)会等等,让学生领略和充分享受学科课程以外的知识和乐趣; 隐性课程则充分利用学校的走廊、墙壁及花草树木等布置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使整个校园空间都成为“教育课堂”。这样的课程结构,富有弹性,内容相互补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素质教育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为优化教育过程,我市开展 100 多项教改实验,市政府颁发了《深圳市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暂行规定》, 定期评定优秀教改项目,有选择地在全市推广。例如分层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试验、小学数学引探教学法等等产生较大影响。1997 年,市财政还拿出 100 万元,竞标资助教改项目。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教育教学,是我市教学改革的重要特色。深圳是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我们抓住机遇,于 1995 年制定出

《深圳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五年发展规划》,按照“设备先进,软件配套,运用普遍,优化教学”的思路,投入巨资装备硬件、开发软件。全市 85%以上的学校装备有计算机教室,有的学校学生人手一台电脑,大部分学校从小学四年级起就开设计算机课。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许多学校规定教师必须有电脑合格证方能上岗,电脑备课、制作教学课软件已成为相当多教师的自觉行为。学校纷纷建立起校园网,深圳中学还建立了“虚拟课室”——远程电子教学系统。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我市争取在今后五年内建立高水平的深圳市教育网络平台和资源库,大规模开发教学软件,采取政府投资或学生自带(毕业后归还) 等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电脑普及率,开展面向 21 世纪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程,利用电视和网络建立优质课“嘘拟学校”。

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们实行了“三限制,五不准”,并加强监督检查。“三限制”,即限制学生用书数量,限制考试次数,限制学生在校时间;“五不准”,即不准超越大纲范围命题考试, 不准依据学生考试成绩及升学率排名次、张红榜,不准挤占德、音、体、美、劳及班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时间,义务教育阶段不准节假日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