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革创新,探索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第一,推进升学考试制度改革。1994 年我市实行小学升初中免试入学,小学毕业生基本实现了“划片挂钩、就近入学”。1998 年实行了“取消择优择校,免试就近入学,厦门岛内实行电脑派位”的初中招生改革, 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了招生纪律,使初中招生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有效地遏制了择校热,缓解了小学阶段的学业竞争压力,改善了一般中学的初中生源,为办好所有初中铺平了道路,为中小学全面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为了减轻初中生的过重学业负担,我市又实行了初中毕业考试、高中入学考试、中专入学考试三考合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

第二,加强一般学校建设。每年市财政都拨专款用于扶持一般学校, 一般学校校舍的建设和改造项目还列入了我市年度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为缩小校际间的办学水平差距,1998 年我市又出台了扶持一般学校,办好所有初中的 23 条措施,对这项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

第三,深化学校整体改革。近几年来,我市的许多单位和学校开展了素质教育的学习研讨,同时进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尝试与探索。如: 厦门一中的素质教育综合改革、双十中学的素质教育课程化实验、厦门六中和康乐小学的创造教育、厦师一附小的和谐教育、厦师二附小的大美育观教育、实验小学的策略教育,以及同安区的素质教育区域性实验等整体改革,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示范作用。

第四,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我市十分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确定分管文教的副市长为德育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区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也相应明确“第一负责人”,市教委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我市充分利用德育资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德育基地网络,还建立了固定的国防教育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并广泛开展军、警、校共建活动,同时,注重发挥各级关工委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市建立了市、区、校三级教研网络;各校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形成了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构成的课程结构。目前正着手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控体系。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90 年代以来,我市中小学坚持每年开展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活动。我市还十分重视外语和计算机教育,全市城镇小学高年级均开设外语课,在部分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开展外语教学试点;全市初中和高中都将计算机列为劳动技术教育的必修课。同时花大力气落实劳动技术和劳动实践课程的开设,做到定课时、定教材、定项目、定教员、定场地。为了给中小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创造条件,我们还采用社会化服务方式筹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我市较早启动教育技术现代化工程,目前,大部分中学和部分小学已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化音频、视频系统和多媒体电教系统,多数学校理化生实验设备均达到一类标准,已有 12 所中学开通了校园网并与互联网接通。我市已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区。

第五,创办特色学校,学校办出特色。我市根据一些学校的教育基础和条件,扶持和发展了一批特色学校。诸如外国语学校、体育学校、音乐学校、戏曲舞蹈学校、科技中学等。此外,一批中小学也发扬传统, 发挥优势,提炼办学特色,形成了百花争妍的蓬勃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