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7-18 北京地区美资企业调查情况(1992)

开业户数(个)

总产值

(现价、亿元)

销售营

业收入(亿元)

其中出口(万美元)

人均出口(美元)

人均实

现利润(元)

人均上缴

财政收入(万元)

各国三资企业总数

942

115.2

132.3

20797.3

1500

4200

1.32

美商投资企业

129

44.7

47.0

1547.5

600

10600

3.87

美资所占比重(%)

13.7

38.8

35.5

7.4

33.0

252.4

297.7

应当指出,境外资本在努力实现自己目标的同时,也带给中国大量的“创造性资产”,包括资金、技术、研究开发能力、组织管理技能、人力资源开发和国际市场网络等,有助于中国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竞争机制的确立以及提高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面临的几大障碍

  • 各自为政,国内市场不统一,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和“诸侯经济”盛行。主要表现在:重复引进外资项目,既浪费资金,又影响主导产业发展;为争取外引项目竞相提供优惠,妨害了优势地区的形成;为推销外贸产品竞相压价,损害国家整体利益;实行地方保护,阻碍了优胜劣汰的企业兼并过程和产品升级换代。

  • 技术开发不足,影响出口后劲。尽管目前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不断上升,但主要仍以粗加工和浅加工制成品为主,技术含量有限,面临其他国家的竞争压力。在高新技术的开发上,投入不足,并忽略了对军工技术的有效利用和开发。对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区的研究显示,军工技术的民用开发是许多高技术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 若干涉外法律法规与国际不接轨,影响了投资环境。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促进利用外资和外向型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目前中国已制订出许多有关这方面的法规,但仍然适应不了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在诸如借款、纳税等经济立法上,仍与国际金融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不相接轨, 加大了他们的心理不平衡感,而同时又使一些不法外商有机可乘。

  • 培养跨国型商贸人才不足,对国际流通市场重视不够。目前中国尚缺少培养综合性跨国型商贸人才的基地,现有的经贸院校仍只适合于培养单向型的经贸人才,越来越满足不了大量国际贸易所需的综合型人才。在对国际市场的开拓上,过于注重直接的对外贸易,而忽视了流通市场,使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大为降低。按杜念申估算,中国现在每年对美的贸易额为 200 亿

美元左右,外贸部门的净利润不足 10 亿美元,但若中国能在美建立自己的销售网,将产品直接推销到商场,则中国就可以在不增加外贸额的情况下从美国再多赚到 200 亿美元的中间价,扣除所有的经销成本,还可以至少净赚 100

亿美元,比原来的利润高出 10 倍!同时又能慢慢通过自己的销售网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未来应采取的战略

在国际竞争中中国最终的制衡力量在市场。根据国际经验,中国未来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主要是寻求与跨国公司打交道的战略对策。为此我们先比较双方的优劣势(表 7—19)。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国最终的制衡力量在市场,跨国公司的最终制衡力量在高新技术。双赢的局面在于找到市场和技术交换的平衡点。目前,跨国公司的若干产品在中国已占有相当市场份额,根据调查,洗涤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为 35%、化妆品 36%、香皂 40%、医药 13%、啤酒 20%、轿车 68%、电梯 70%、彩色显像管 65%、程控交换机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