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贫困类型区脱贫途径及效果

中国贫困地区类型复杂,不同类型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要素差异较大。在国家开发式扶贫有关政策措施指导下,为如期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各省区也根据本地区贫困状况,制订出省(区)扶贫攻坚计划, 并根据多年的扶贫经验,总结出许多适应区域状况、行之有效的脱贫措施, 效果好,值得在条件相似的地区进行推广。

西南喀斯特山区脱贫之路

西南喀斯特山区主要包括云贵高原及其边缘山地,集中连片分布在广

西、贵州、云南 3 省区。1994 年,这 3 省区的贫困人口为 2500 万,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 31%以上,是目前中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这一地区缺土缺水,山大沟深,是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的“硬骨头”。这里脱贫任务重、难度大,脱贫措施是否得力,方法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全国能否如期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目标。

  1. 贵州省“坡改梯”、“开发非耕地资源”成效显著

贵州属老少边穷地区,是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山区省。人均基本农田仅 0.26 亩,是长期不能解决温饱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全省还有贫困人口 629 万,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 11%,是贫困人口最集中的省份之一,且赤贫比重高达 40%,脱贫难度大,是全国扶贫攻坚的重点省区。为落实“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 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制订了“贵州省扶贫攻坚计划”。3 年来,全省共有 371 万人脱贫,其中, 1996 年一年脱贫 160 万人,48 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占有粮食均有了较大提高(表 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