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8—7 代表性区域合作组织取得的主要合作成果

区域合作组织名称 区域合作组织主要进展

1984 ~ 1994 年联合开发能源、交通、通讯和农业重点项目 160

多项,实施合作项目 6478 项,内联外引资金 50 多亿元,商贸物

五省区七方经济协调会

黄河经济协作区

南京区域经济协调会

武汉经济协作区

重庆经济协作区

湘鄂川黔边区

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

闽西南区域合作( 1995 )

长江沿岸经济协调会

资协作达 400 多亿元,人才交流上万人次,新增产值 62.5 亿元,

新增税利 15 亿元

建立约 10 对省区和 70 多对地市友好合作关系,结成一批行业协作联席会,达成万余个协作项目,省际间融通资金数亿元,物资协作总金额约 200 亿元,资源联合开发得到全面加强

建立 67 个行业网络和 86 个企业集团, 1986 ~ 1994 年协调会共

达成经济协作项目 4220 项,新增产值 89.5 亿元,新增税利 12.6

亿元,物资流通金额 265 亿元,资金融通 207 亿元,引资 51 亿元

由湘鄂豫皖 4 省 24 地市组成, 1987 ~ 1995 年完成经济协作项

目 1833 项,新增产值 12 亿元,利税 2 亿元,完成技术协作、人

才交流项目 8165 个,实现效益 8.3 亿元。武汉商场等十大商业

集团依托区域组建 200 多个联营连锁联销商店,共实现销售收入

324 亿元,武汉市人民银行利用长江沿岸中心城市金融网络,融通各地资金达 2300 多亿元,调剂外汇 40 多亿元

1988 ~ 1996 年初,共达成协作项目 2789 个,新增产值 38.1 亿

元,创利税 8.4 亿元,物资商贸协作金额 818 亿元,融资 196 亿

元,组建企业联合体 532 个

新建各类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 80 多个,累计物资协作总金额约

80 亿元

1996 年,金融系统资金融通总量达 20 多亿元;物资协作总额达

814 亿元;在区域接壤地段新建断头公路 11 条,计 693 千米

成立区域经济合作办公室,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制定区域发展政策,联手建设国道省道,共投资近 50 亿元,完成国道省道建设

改造近 1800 千米,加强“山海协作”,促进五地市企业合作, 开展联合招商

长江金融网络取得成绩,仅 1994 年同业资金拆借金额达 3085 亿

元,调剂外汇 225 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有关各区域合作组织的会议资料整理

合开发黄河航运上有所作为,联合建设了三门峡和风陵渡两座黄河公路大桥。淮河经济协作区中位于淮河上、下游的地市之间就联合治理淮河环境污染初步达成共识。环渤海地区内部的河北、天津与北京等地就跨地区水资源供给保障加强了友好磋商。

  1. 区域性金融流通水平有所提高

区域合作组织是各地区通过同业资金拆借进行资金横向流通和余缺调剂的重要舞台,1992 年区域组织内部跨地区资金拆借市场规模迅速增长,1993 年国家加强对同业资金拆借市场的管理后,规模下滑,流向变化较大。1996 年 1 月,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网络市场开始试运行后,跨地区资

金交易的网络性开始增强。另一方面,跨地区外汇调剂的规模和地域跨度有所提高。同时,区域性金融网络建设有所突破,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长江金融网络的带动下,长江沿岸资本市场网络已具雏形,在全国范围内相对领先。参见专栏 8.4。

专栏 8.4

海浦东发展银行和长江金融网络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是1993 年1 月正式开业的区域性综合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目的是运用灵活多样的信用形式,筹集和融通国内外资金,推动浦东开放开发和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至 1996 年 6 月,资产规模超过 400 亿,已有

22 家直属分支行,其中包括在上海各县区设立的 18 个支行(办事处),以及杭州、宁波、南京和江阴分支行,正准备在苏州、无锡、扬州、南通、绍兴、嘉兴、金华、舟山、温州等地设分支机构,并在未来 3~5 年内扩展到武汉、重庆、芜湖、九江、镇江等中上游城市。

1986 年 10 月,根据上海、南京、武汉、重庆 4 城市市长联席会议精神,

由 4 城市人民银行和交通银行总行发起,长江沿岸 28 个城市在武汉召开了长江沿岸中心城市金融横向联系网络会议,建立长江金融网络(长江金融网络办公室),明确网络性质是松散型的金融联系网络,是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的组成部分;其宗旨是推动资金横向流动,探索形成以长江沿岸中心城市为依托的资金融通网络,开拓区域性资金市场,支持和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的横向联合。取得的主要成果是:广泛开展同业资金拆借活动,据不完全统计,1986 年 10 月~1996 年 6 月近 10 年长江金融网络融通资金达 10087 亿元;活跃流域外汇市场,尤其在汇率并轨前调剂规模很大;推动长江流域联合调研和学术活动的开展;实现长江流域金融信息交流制度化和经常化。

区域组织合作进展面临的主要困境1.大型区域性基础设施项目的协同建设难落实

对联合发展涉及不同行政区域、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大型基础设施的必要性认识达成共识,统筹规划有所加强。但是,由于资金来源、利益分配和征地拆迁退赔负担等地区间利益协调较难落实,使许多已达成共识的较大规模的跨地区重要项目实现起来有难度。突出地反映在铁路新线建设和大型机场、港口的统一布局等方面,重复建设的问题依然存在。

由于体制复杂、问题多,长江联运仍停留在协商准备阶段;长江三角洲联合建立深水港口问题、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其它主要城市之间的现代化高速交通的建设,因为上海与江苏、浙江之间利益协调的困难而滞后于实际需求; 闽西南赣东南粤东经济协作区的有关省地市在加强加快闽、粤、赣 3 省间交通网络建设上做了很多共同努力,在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对梅坎铁路、汕潮漳铁路广东段、汕潮汾高速公路、汕揭梅高速公路等交通干道的批准立项方面取得成效,但尚未进入实际建设阶段。

  1. 区域性金融合作体系发展条件尚不成熟

对内开放、区域经济协作的深入发展迫切需要区域金融内部开放与合

作。“八五”期间中国金融机构设置行政区域化的格局基本未变,信贷资金管理依然实行地区规模控制,严禁跨地区发放贷款。同时,发展跨地区跨部门的企业债券市场仍受到资金行政管理界限的限制,区域性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目前,多个区域组织对发展区域性开发银行呼声较高,普遍呼吁并寄希望于国家自上而下的支持,但实现起来难度大:除了国家的现行宏观金融调控体制外,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下的地区利益冲突、现代化电讯设施以及支付和清算体系发展水平低也是重要障碍因素。

  1. 区域性产业协作未达到预期效果

区域产业经济一体化方面的进展较慢,涉及多边联合的大的单项投资项目很少,地区产业结构雷同仍很严重。国家的项目审批制度和用地限制对发展跨地区项目的制约仍很突出。

从区域协作组织自己发表的统计来看,跨地区企业联合体发展很快。实际上,现阶段以有机协作和分工为基础开展跨地区产业组织合作难度大。至1996 年初,上海同长江流域省市达成各类经济联合协作项目 2 万余项,投资

总金额约 10 亿元,其中投资项目只有 169 项。至 1996 年 6 月,在闽西南赣

东南粤东经济协作区中,汕头市有 72 个部门或单位在区域内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但其中生产性项目只有十多个。

长江三角洲经济协作区是国内发展跨地区产业合作战略提出时间最久呼声最高的区域组织,也是产业一体化发展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80 年代初, 国家有关部门对整个三角洲地区第二产业如何协调发展作过专题研究。但是,目前整个三角洲产业结构趋同化倾向突出,却难以取得整体性的协调。三角洲 14 个城市都把采用高科技、具有高附加值的汽车工业、石化工业、电子工业、新型建材等行业列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之内的两大汽车企业,上海桑塔纳汽车和南京跃进汽车集团如何进行协调合作至今未提上议事日程。闽西南五地市中,作为龙头的厦门在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很有实力,泉州、漳州和三明都有与其联合配套发展的愿望,但是目前没有实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