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4-10 国家预算内投资和国内信贷部分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

(%)

项目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预算内投资和国内贷款

53.0

52.5

51.7 42.3 39.7 43.6 41.4 37.8 33.6 31.4 26.3

利用外资

6.8

9.3

10.4 13.9 14.3 13.2 11.3 11.1 9.9 14.2 13.6

自筹资金等

40.2

38.2

37.9 43.8 46.0 43.2 47.3 51.1 56.5 54.4 60.1

资金总额

1074

1176

1343 1574 1552 1704 2116 3013 4616 6437 7365

相对于全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能力来说,中央政府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份额是明显下降的。1995 年,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9445 亿元,国家预算内投资和国内贷款合计只有 3620 亿元,仅占 18.6%。而这一年,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都超过 1000 亿元,其中广东

省达到 2235.5 亿元(中国统计摘要,1996)。这也就是说,从中央政府相对

于(各省区)地方政府的投资能力来说,从 90 年代初期起,已经表现不出大的地带性倾斜。当然,依靠中央的财力已是不可能实现战略转移的了。

部分国家的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状况可供参考

发达国家的地区差异经历了由扩大到缩小的过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内部地区间差异比我们严重得多。

处在发展中的幅员较大的国家,内部差异普遍很大。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至后工业化过程中内部地区间的差异也经历了由扩大到缩小的过程。

美国幅员大,但内部各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差异比中国要小得多。况且,美国西部濒临太平洋。即便如此,美国工业化过程中生产力由东北部向中西部推进,形成目前的态势用了 150~200 年。图 4-3 直接标明的是美国人口重心在地域上的推移,实际上反映的是美国国土开发过程中经济重心的地域推移。在 50 年代美国各州之间人均收入最高与最低之比也达到 3.1~ 3.3,1970 年高低比降为 1.54。

幅员小国、经济大国的原西德、日本,1976 年人均 GDP 最高区与最低区之比分别为 2.62 和 2.92。

在经济有一定实力的发展中国家,伊朗、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墨西哥、南斯拉夫、泰国,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的人均 GDP 之比均大于 5.0(1976 年状况)。据不完全资料的分析,1976 年之后这些国家中只有泰国、伊朗地区间差异有些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