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的发展状况有所差异】

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遵循的共同原则是:依托母城的基础设施条件进行开发,工业行业结构重在弥补母城工业生产门类的短缺与提高加工深度和产品技术水平,总体战略目标是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经过 10 年左右的开发建设,开发区之间相比,发展水平、结构及同所在城市的关系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差异。

开发区建设的速度很快。自开发建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区内 GDP 和工业总产值以及外贸出口额等主要指标的递增速度,多数在 70%左右。但也还存在着进展速度方面的差距。如:大连和青岛同为北方环渤海对外开放的重要城市,但开发区建设速度却截然不同。大连规划面积 20 平方千米,现已发展到 37 平方千米,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大连市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1/5 左右,成为大连重要的经济生长点。青岛开发区则主要由于选址同母城的关系欠佳,开发速度一直相对比较缓慢。

开发区项目建设以外资为主,国内其他省市区兴办企业也占有较大的份额;外资来源有所差异。东南沿海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港台投资比重格外突出;长江三角洲及周围区域,欧美国家的投资比重相对在其他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比重,明显偏高;山东半岛的韩资、辽东半岛的日资规模也比较大, 成为外资利用中的主要特点。

开发区建设至今仍是以工业项目居多,开始起步发展非工业项目,投资领域逐步拓展到房地产、咨询服务、交通运输、能源、商业饮食等行业。支柱工业行业结构也有雷同的现象,主要是集中发展电子、机械、纺织等工业行业;但同时,注重发挥当地优势,在开发区的行业构成中也有所体现。如:

连云港、青岛的水产业,宁波原材料工业、天津医药工业等(表 5—4)。

表 5—4 部分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柱工业行业

支柱工业行业

大连开发区

电子

机械

纺织

轻工

化工

医药

建材 服装

天津开发区

电子

机械

生物

医药

食品

建材

轻工

青岛开发区

电子

机械

轻纺

化工

建材

水产

食品

连云港开发区

机械

电子

纺织

食品

水产

精细化工

包装

宁波开发区

石油化工

纺织

食品

钢铁

广州开发区 建材 电子原器件与仪表 日用化工 包装 食品 纺织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继沿海对外开放战略实施后,为了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培育抢占 21 世纪制高点的产业群体,国务院自 1988 年到“八五”期末,先后批准

了 52 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有 11 个位于沿海特区与开放城市,即:大连、天津、威海、青岛、上海、福州、厦门、广州、深圳、珠海、海南。作为开发高技术产品和利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起着积极的作用。

同国外都是依靠单一高技术产业形成和发展高技术园区不同,中国沿海特区与开放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本都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光电子与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等。由此,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区类型趋同、产业同构问题比较严重。但在发展类型上,高新技术开发区之间还是有所差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