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与区域作用

进入 90 年代以后,一方面,国家通过进行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等的建设,推进沿海特区与开放城市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直接削弱赋予沿海开放的优惠政策,同时,将沿海开放战略和相应的成功政策逐步向全国范围拓展,从而间接地影响到沿海城市的政策优势。这样,在“八五”和“九五”时期,特区城市和多数沿海开放城市都在调整战略、营造新的发展优势,实现“第二次创业”的目标。

主要宏观发展条件的改变

国家对外开放的格局,已从 80 年代集中在沿海的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 拓展为“沿海、沿边、沿江及内陆省会城市”全面开放的格局,同时,其他开放城市均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优惠。

  • 沿海除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外,“八五”期间,对外开放的县市数达到 245 个,形成了具有向内陆一定纵深、自南向北连接一起的对外开放地带。

  • 沿边开放城镇达到 13 个,黑龙江、内蒙古、新疆、云南等内陆省区, 拥有了直接对外联系的通道。

  • 9 个沿江开放城市和 17 个沿江对外开放县(市),构成了东西向的开放轴线。

此外,沿海特区与开放城市的建设初期的政策优惠也不断削弱。以经济特区为例,在继续坚持办特区的大政方针下,特区的优惠政策作了以下主要调整:

  • 早在 1988 年,就已经将特区关税和代征的进口环节工商税由与中央的对半分,改为全部上缴国家。

  • 1992 年,调整特区外汇留用政策,进入全国统一体制。* 1994 年,调整特区财政留用政策,实行全国统一的分税制。

  • 1995 年,特区进口的市场物资减半征收关税的政策执行到期,并从1996 年开始取消。

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