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不良省区市的问题】

宁夏、青海、云南、内蒙古、山西 5 省区“七五”出现的经济大幅度下滑趋势,在“八五”期间得到遏制,但 GDP 增长速度尚未恢复到“六五”时期的水平。“八五”期间 GDP 年均增长速度为 7~10%,人均 GDP 在全国的排名除山西省未变外,其它省区全部后移。

*支柱工业的结构优势不明显。5 省区工业增加值在 GDP 中比重较高,主要是由个别优势工业部门的发展支撑的,众多工业行业发展非常薄弱。在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山西省能源(煤炭和电力)、冶金和化学原料及制品业的产值比重为 40%,青海冶金和石油开采业分别占 33%和 16%,云南食品工业占 44%,其次为冶金 14%。宁夏冶金和能源、内蒙古的冶金和纺织工业等也占有突出的比重。支柱工业的结构层次比较低,技术设备落后,加

工程度低。而且,支柱产业通常以机制转换滞后的国有企业构成为主,加剧了企业现代化建设以及技术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难度。

*“八五”时期的发展过程中,结构调整的力度和效果非常有限,尚未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山西省“八五”计划提出的 3 个基础

(农业基础、基础产业、基础设施)、4 个重点(挖煤、输电、引水、修路) 的发展战略,工业结构继续趋重发展,重工业的比重从 77%提高到 80%;同时,轻工业对农业的依赖程度有所加强。其它省区也大体如此,工业发展在充分体现其资源、基础和优势的同时,暴露出“八五”计划时期工业结构调整尚未有大的起色。

*农业经济增长缓慢。“八五”时期,农业资源持续弱化,农业生产起伏不稳,农业经济增长缓慢。除云南外,其它 4 省区每一农业劳动者创造的农业产值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大省内蒙古在全国的排序从1990 年的上游(第八位)后移至中游(第 13 位)的位置,山西省从中游水

平(第 18 位)落后到下游水平(第 29 位),而原先处于下游的青海和宁夏的落后程度进一步加剧。

*贫困面较大,脱贫任务依然严峻。到 1995 年,青海贫困人口还有 83 万,占总人口的 17%。山西省还有 50 个贫困县、380 万贫困人口。宁夏尚有100 多万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总人口的 20%以上。

产业结构低层次水平的类型:陕西、西藏、甘肃、贵州

第五种类型的 4 个省区,是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最落后的地区。工业化程度偏低,工业经济二元结构特征突出。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经济效益较差。“八五”时期经济增长速度较“七五”时期有所回升,各省区基本都提前 1 年或超额完成了“八五”计划的主要指标。但仍是全国增长最缓慢的区域,4 省 GDP 年均增长率都不超过 10%,在全国发展水平的位次持续后移, 落后的经济状况没有大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