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带没有明显的政策地位】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强调了内地发展的重要性,从 1966 年开始的第三个五年计划 40%左右的投资置于“三线”地区。尽管如此,中部地带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和国家宏观区域发展政策地位,并没有与西部地带明显分开。

2.中部地带及其政策地位的形成

中部地带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及其在全国宏观区域政策中的地位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才逐步形成的:

(1)50 年代的重点建设项目主要在中部地带。在“156”项重点建设项

目中,中部地带占了 82 项(东部地带和西部地带均为 35 项),占实际建设的 152 项的 54%。这是使中部地带摆脱落后的农业区域面貌而开始工业化的阶段。

(2)70 年代大规模引进,重点项目在中部地带的布点仅次于东部地带。引进项目主要是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原材料工业和电站设备,其中 43 套综合采煤机组的大部分,(13 套中的)5 套年产 30 万吨合成氨的大化肥设备,(3 套中的)1 套以乙烯裂解为主体的大型石油化工设备,一米七轧机及部分附属设施等在中部地带。

(3)80 年代以来,为适应全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原材料、粮食以及作为轻工业原料的农产品的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强了中部地带资源开发和基础产业的发展。

1996 年在建的国家重点能源、原材料工业和交通建设项目共计 110 项(包括跨地区的 9 项在内)。其中中部地带 36 项,占 32.7%(图 4-1)。

  1. 地理区位—沿海地区的直接腹地,客观上加强了中部地带的战略地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扩大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沿海地区

与腹地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沿海发达地区也正在扩大对直接腹地范围的经济和技术辐射。中部地带各省省会和自治区首府距最近海港的平均运输距离只有 783.3 千米,而西部地带的首府和省会距最近海港的平均运输距离有

1831.1 千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由于没有铁路与海港相连,没有计算在内)(专栏 4.2)。

之所以在这么长的时期经济发展总量的比例比较稳定,主要是 50~70 年代国家建设重点向内地推移,而后自 70 年代中期国家建设资金开始由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推移,所产生的经济总量空间分布几乎保持了相同的比例。而在两次地带性倾斜中,中部地带的投资份额的变化都比较不突出,中部地带的发展从未获得国家区域政策的优先地位(图 4-2)。

3.80 年代中后期

在这个阶段,三个地带经济发展差距急剧扩大。中国实施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加上改革开

专栏 4.2

交通区位

经济发展受到海洋的吸引是长期趋势。而港口是各国各地区经济参与国际循环的枢纽和桥头堡。在这种情况下,西部地带由于到最近海港的平均运输距离较中部地带远 1000 千米以上,对于与国内外经济核心区的经济和社会联系是一个重要的差别。

各省区市(省会、首府)到最近海港的运输距离(千米)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省区市

海港

距离

省区市

海港

距离

省区市

海港

距离

辽宁

大连

397

黑龙江

大连

944

陕西

连云港

1087

河北

天津

459

吉林

大连

702

甘肃

连云港

1759

北京

天津

177

内蒙古

天津

839

宁夏

天津

1515

天津

天津

40

山西

天津

699

青海

连云港

1933

山东

青岛

393

河南

连云港

572

新疆

连云港

3651

江苏

上海

305

湖北

上海

1125

重庆

湛江

1486

上海

上海

1

江西

上海

825

四川

连云港

1929

浙江

宁波

146

湖南

广州

730

云南

防城港

1721

福建

福州

1

安徽

上海

614

贵州

防城港

1060

广东

广州

1

西藏

广西

防城港

438

海南

海口

1

平均运距

196.6

783.3

1831.9

注:省会所在城市为港口城市时,距离计 1 千米。

放以来在沿海地带实施的优惠政策及基础设施得到加强,使沿海地区有了很快的增长。沿海地带的 GDP 占全国的份额大幅度上升,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的等幅度下降,是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表 4-2)。

1990~1994 年期间,全国 GDP 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 11.7%。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差距就明显地突出出来了。沿海各地区几乎都是高速增长(如海南省20.7%,福建和广东为 19.7%,浙江和江苏分别为 19.0%和 18.1%),而西部地带大部分省区都明显慢于全国增长速度(青海 7.3%,宁夏 7.6%,贵州 8.5%,甘肃 9.2%,陕西 9.2%)。

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总量地带性差距扩大的结果,使三个地带人均经济指标的差距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自 1992 年起,沿海地区出现了超高速增长(GDP 年平均增长达到约 16

%),使地区间人均 GDP 的绝对差距迅速扩大。以人均 GDP 的标准差衡量, 1990~1994 年全国上升型的地区中,沿海地区占了 8 个。

图 4-2 中国基本建设投资重心线的空间推移

注:各线段代表下列时期的投资重心线距海岸带的相对位置:1——1952 年状态位置,2——第一个五年计划,3——第二个五年计划,4——第三个五年计划,5——第四个五年计划,6——第五个五年计划,7——第六个五年计划。资料来源:陆大道等,《中国工业布局的理论和实践》,1990 年,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