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及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正在改变着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结构。在地区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省区市之间特别是东西部和南北部的地带性差距正在拉大;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区域性矛盾愈加突出。在这种趋势下,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政策和措施问题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区域发展问题已成为中国跨世纪发展中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
自 1993 年下半年起,中央政府对国民经济实行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
至 1996 年顺利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软着陆”。与此相应的,中国各地区在实施中央调控方针、实现地区经济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方面出台了众多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与不同程度的效果。
今年 9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强调“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若干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同时还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特征,“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过程”。这是考察中国区域发展问题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的过程中,区域发展政策已经成为各地区政府工作决策的核心。决策的科学化直接关系到区域发展的大局和在区域发展竞争中的成败。为了区域发展决策的需要,各级政府需要把握全国发展的总态势,本地区实施的政策及其效果,相邻区域发展的基础、政策、结构的优势与缺陷等。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确定本区域的发展战略思路、产业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作出关于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吸引资金、开辟原料来源和产品市场的竞争决策。
区域开发和区域发展问题在受到各级政府重视的同时,也成为地理学、经济学、区域科学等学科愈来愈重要的研究对象,成为高等学校教学和对全社会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课题。多年来,已有不少关于区域发展方面的专门著作问世,但多数是专题性的或理论性的,缺乏对中国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区域发展政策和实施效果的系统阐述,更没有提供这方面的系统资料和数据。随着中国经济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走向国际市场,许多国家的政府人士、企业界和学术界也愈来愈关注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和实施结果。
《中国区域发展报告》正是在上述背景下,适应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而问世的:
-
适应政府关于区域发展决策科学化的客观要求,为决策提供信息和政策建议。在区域发展这个“热点”问题上持续、系统地提供科学咨询;
-
为从事区域开发、区域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的机构、人士提供关于中国区域发展的系统信息和分析结论;
-
为关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关注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的国外政府人士、企业界、学术界提供感兴趣的地区政策和发展信息,并以此发展与境外的学术交流。
我们计划每 2~3 年出版一本《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在 2002 年出版《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区域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