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3—9 第 3 类型主要省份支柱工业产品的发展情况(%)

河北

湖北

黑龙江

“八五”

1995 年

“八五”

1995 年

“八五”

1995 年

期间

在全国

期间

在全国

期间

在全国

增长

总产量

增长

总产量

增长

总产量

幅度

的比重

幅度

的比重

幅度

的比重

107.0

8.32

13.0

7.46

原油

0.7

37.33

发电量

64.5

6.03

发电量

32.9

4.50

发电量

31.5

3.85

原煤

30.6

5.95

汽车

33.7

10.48

原煤

-4.8

5.83

水泥

140.8

6.63

水泥

86.2

3.86

水泥

41.3

1.40

化肥

21.2

6.10

化肥

44.7

7.47

化纤

45.1

3.96

48.5

6.07

43.0

9.19

木材

-25.0

18.58

资料来源:①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司:《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1990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1 年。

②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1995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6 年。

以邯郸钢铁工业公司为代表,强调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的改进,提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经营效益,给传统优势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但优势产业的行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如:黑龙江能源、建材、森工等传统优势行业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经济效益下降明显。特别是煤炭、森工、军工等行业尚未走出困境。尽管黑龙江省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在煤炭生产基地采用“依托煤炭求生存、跳出煤炭求发展”的方针, 通过煤炭职工下岗务农、转产搞第三产业等,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但实际上,这些措施的效果仍是局限在解决生存问题上。

此外,省区间优势产业发展战略的差异,也导致发展效果的不同。吉林和湖北两省是中国汽车工业生产基地。由于第一汽车制造厂(吉林)能够面向市场、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合理组织企业协作网络,因此,汽车生产规模和效益等取得全面进步,支撑了吉林工业经济的增长;吉林汽车生产量从1990 年的 7.33 万辆,增加到 1995 年的 17.75 万辆。同期,湖北省汽车产量

从 11.38 万辆仅增加到 15.22 万辆,主要原因是第二汽车制造厂发展战略的失误所致。

*农业:以稳步增长为目标。

第三类省区农业在全国的地位仅次于第二类的省份。“八五”计划期间, 强调粮、棉、肉等传统优势农产品的稳定增产,是各省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农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升温,不能降温”(河北省“八五”计划),在坚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中,“始终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为国家多作贡献”(湖北省“八五”计划)。

“八五”计划执行的结果:河北省连续 5 年粮食获得丰收,1995 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在全国的排名从第九位升至第六位;新疆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粮食连年丰收,棉花已从 1990 年的 46.88 万吨增加到 1995 年的

92.5 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产棉区;黑龙江农业发展仍以粮食生产为重点, 始终是全国春小麦播种面积最大的省份。湖北和吉林的粮食、湖北的棉花稳定增产,是全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海南省以热带水果、反季节蔬菜、“两高一优”农业及其它热带农作物为主的优势农业开始形成基地化、商品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