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4-6 南北间三个地带的基础数据及占全国的比例

地带

土地面积

人口

耕地面积

水资源

1995 年 GDP

1995 年

(万平方千米)

(万人)

(万亩)

(亿立方米)

(亿元)

(人均 GDP 元)

全国

960.18

121121

205972.8

27207

57623

4825

北部地带

574.93

50788

119944.4

5473.2

23746

4689

占%

59.9

41.9

58.2

20.1

41.2

97.2

中部地带

288.93

50113

63977.9

13750.7

23158

4676

占%

30.1

41.4

31.1

50.5

40.2

96.9

南部地带

96.32

19362

22050.4

7293

10719

5566

占%

10.0

16.0

10.7

26.8

18.6

115.4

注:水资源总量中包括台湾省 690 亿立方米。

耕地面积是 90 年代初全国遥感调查资料。

  1. 南北间地带性差异发展的基础
  1. 北部地带——水土资源、水矿资源严重不平衡。由表 4-6 可以看出,在南北间 3 个地带中,北部地带占有近 60%的土地和耕地面积,40%左右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但是,只占有 20%左右的水资源。北部地带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基础原材料生产所需的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明储量大约分别占全国的 90%、85%和 60%,铁矿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 70% 。水资源的短缺是影响北部地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资源丰度及结构性差异是形成南北间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基础。

  2.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北部地带曾长期作为中国重化工业投资建设的重点区域。在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至第六个五年计划的 30 多年时间里,所占用的基本建设投资均超过全国的 50%,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这些工业基地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曾经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 中部地带,以自然基础和经济发展的态势衡量,是中国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带。该地带以长江干流为纽带,将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聚集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华中、西南的经济核心区连接在一起,水能、矿产、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相互结合。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国际企业界、金融界和商界有密切的联系。浦东的对外开放开发加强了这个地带的发展优势。

  1. 南部地带,最突出的特点是毗邻港、澳、台地区,全球约 2000 万华侨中有 85%左右来自本地带。估计其资本总规模达到 1500 亿美元以上。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这种特殊的地缘和人文优势发挥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作用。

80 年代以前的“南北问题”

这个阶段的“南北问题”主要是结构差异。改革开放以前,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南北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距。然而,国家的投资分配和产业发展的结构性差异非常突出。总的说来,中部地带和南部地带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南部地带的工业生产条件没有得到很好利用,长期停留在以农业为主的局面。

北部地带是国家建设投资的重点,特别是国家重化工业建设的重点区域。70 年代中期,北部地带的工业总产值几乎占到全国的 60%,其中,重工业的产值占到全国的 65%以上,煤炭、钢铁、重型机械设备、基本化学工业

产品大约分别占全国的 85%、70%、65%和 60%。60 年代“北煤南运”的规模即达到 5000 万吨以上。

与此同时,轻纺工业生产和部分高技术产业的优势主要在中部地带。特别是高级精密的机器制造、航空航天、精细化工和国防军工生产在全国的地位相当突出。科技力量在全国也是相当突出的。除“三线”建设时期的少数年份外,占用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一般都只有 30%左右。

南部地带在改革开放以前,工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技术结构层次低,只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比较重要。在 70 年代中期以前,由于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南部地带基本建设投资一直只占全国的 11%左右。与此同时,南部地带的粮食和部分热带和亚热带产品调往全国。“南粮北运” 基本上反映了这个时期南部地带在全国的地位。

80 年代以来由结构差异发展到水平差异

  1. 北部地带经济地位和人均指标的大幅度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强了南部地带的发展,并在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使沿江地带成为巨大的开放地带。第六个五年计划以来,广东和福建的投资一直居于全国的前列。广东省在大多数年份居全国各省区市的第一位。其中, “六五”期间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 7.2%,1995、1996 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 2235 和 2500 多亿元,占全国的 11.5%和 10.9%。南部地带的5 个省占全国投资的比重由 70 年代末的 10%左右上升到 1995 年 19.9%,其中国有经济的投资也占到全国的 17.7%。中部地带在进入 90 年代以来,建设投资占全国的份额在不断上升, 1995 年达到 39. 2 %,其中国有经济占到34.7%。

与上述相对应,北部地带在资金投入方面的地位大幅度下降。1976~1985 年的 10 年间,北部地带的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的 58%。到 1995 年,北部地

带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只占到全国的 37.1%,其中国有经济只占到 35.8

%。在这种情况下,加上北部地带的开放区域小,没有经济特区,还由于国际上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方面的原因,北部地带在利用外资、进出口方面都比中南部地带差得多。

在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在过去 10 多年中,北中南 3 个地带的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北部地带的 GDP 和人均 GDP 大幅度下降,南部地带大幅度上升,中部地带略有下降。见表 4-7 和表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