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资源变化的区域差异

耕地是粮食生产必不可少的资源基础,其数量上的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地区的耕地资源基础,是决定其粮食及整个农业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此有必要分析中国耕地资源变化的区域特点。

“八五”耕地资源变化的区域特点1.南北耕地资源格局未发生显著变化

南方 15 省区市(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

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耕地资源占全国的比重, 1991 年和 1995 年分别为 39.8%和 39.2%,5 年下降了 0.6 个百分点;北方

15 省市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耕地资源占全国的比重,1991 年和 1995 年分别为 60.2%和 60.8%5 年增加了 0.6 个百分点。全国耕地资源的南北区域分布,在“八五”期间未发生显著变化。

  1. 三大地带耕地资源格局亦未发生显著变化

东部地区耕地资源占全国的比重,1991 年和 1995 年分别为 32.5%和32.0%,下降了 0.5 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所占比重,1991 年和 1995 年分别为 43.8%和 44.3%,上升 0.5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1991 年和 1995 年均占23.7%。可见,耕地资源在三大地带的分布格局亦未发生显著变化,东部略有下降,中部略有增加。见图 9—3。

  1. 东南沿海地区是“八五”全国耕地资源减少的主策源地

东南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 7

省区市),耕地面积由 1991 年的 1339 万公顷下降为 1995 年的 1292 万公顷,

净减少 47 万公顷,占同期全国耕地净减少总量 68 万公顷的 70%。显然,全国耕地资源减少的主要策源地是东南沿海地区。

“九五”耕地资源目标的区域差异1.增加耕地—土地垦复

“九五”明确提出开垦荒地和土地复垦的地区有 15 个:内蒙古计划开荒

32 万公顷,辽宁垦复 6.7 万公顷,吉林开荒 13 万公顷,黑龙江开荒 60 万公

顷,江苏垦复 6.7 万公顷,浙江围垦海涂 2 万公顷,江西开荒 3.4 万公顷,

山东瞄准黄河三角洲 66.7 万公顷盐滩地,湖北开发河滩地 10 万公顷,湖南

开荒 13.3 万公顷,广东开荒 4.3 万公顷,西藏开荒 1.5 万公顷,青海垦复

3.4 万公顷,宁夏开荒若干,新疆开荒 46.7 万公顷。

据此,“九五”期间可望增加耕地 280 万公顷,与“八五”相比,全国开荒的地区重心预计将发生北移。

这新增加的耕地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及新疆,5 省区(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新疆)占计划新增耕地面积的 57%。而“八五”期间,中国的开荒大省为内蒙古、黑龙江、新疆、广西和云南。5 省区占同期全国开荒总面积的 70%以上。

显然,“九五”计划土地垦复的地区较“八五”要多,这主要是受“八五”期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应偏紧的影响。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土地垦复的区域格局。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计划土地垦复的地区都是宜垦地区,在部分地区(如内蒙古的东部地区及部分南方红黄壤地区),开荒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或湿地及生物多样性破坏。“九五”期间应对部分地区开荒中的短期行为给予高度重视。

  1. 控制耕地减少、稳定耕地面积:传统农业大省的选择

部分无耕地后备资源或尚不具备土地垦复条件、非农用地压力尚可承受的地区,目前唯一可做的是严格控制耕地减少的速度,以静态方式稳定耕地面积。这些地区有河北、山西、安徽、河南、湖北、海南、四川、贵州、甘肃、辽宁、吉林、山东、云南、陕西和江西等 15 省区。

  1. 保证粮食耕地占用:发达地区的现实目标

少部分非农用地压力需求极大的地区,在耕地不可避免萎缩的情况下, 提出优先保证粮食的耕地占用。这些地区有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北京、上海和天津等。

  1. 耕地形势判断:动态平衡否?

根据以往耕地变化趋势及“九五”耕地资源发展对策,可对各地区“九

五”耕地形势作如下判断:

可在动态平衡基础上实现略有增加的地区有黑龙江、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 7 省区,除西藏外全在北方,尤其集中在东北和西北。

可基本实现动态平衡的地区有河北、山西、辽宁、吉林、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四川(含重庆市)、贵州、云南、陕西等15 省区,东西南北中均有。

耕地将不可避免地下降的地区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 8 省区市,全部为东部地区。

专栏 9.1

耕地动态平衡

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认为,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在中国保持耕地动态平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走集约发展,保护耕地动态平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邹玉川认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至少应从 5 个方面入手:“控制城市发展规模,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减少对耕地的占用”;“调整村镇居民点用地,改造村镇,退宅还田,可以增加大量耕地”;“开发后备荒地资源,可以增加新的可利用土地面积”;“复垦废弃地可增加耕地面积”;“国家建设项目节地潜力很大”。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出台,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际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有一点是显然的,即应避免耕地变化中等量不等质所带来的耕地质量下降的问题。另外,也应区分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差异。

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区域特点1.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变化的区域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