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在中国跨世纪发展过程中,区域发展问题始终是国家决策和整个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中国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始终遵循着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 在国土开发整治、农业区划与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区域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各地区的经济在总体上都有很快的发展,但地区之间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了,生态环境状况也愈来愈令人担忧了。为了使本地区的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在国内外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各级政府和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制定各自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但是,实践证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需要深刻地认识本地区自然条件特点、地缘的优势与劣势、现有经济结构的优势和薄弱环节,还要了解国家的发展政策、其它区域的发展经验与不足等。在这方面,地理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科的特长,通过对区域发展历史、现状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可为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信息和咨询。本《报告》就是一种提供信息和咨询的重要方式。

《报告》的作者们长期从事国土开发整治和区域发展的研究,组织和参与了一系列国家的和地区的战略研究和规划工作,具有较扎实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这份报告,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国自然基础和经济特征的地域差异,从国家和各省区市政府决策的高度,在全国、大地带、省区市以及重要的行业、发展领域等多个层面上揭示了中国 90 年代实施的区域发展战略、政策及其效果,并以丰富的资料,论证了以下主要观点:第八个五年计划以来, 全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没有出现大的经济波动;中央政府实施的宏观区域发展政策和经济布局战略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特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经济发展地带性差距大幅度增加,但 1994 年以后已趋于稳定;在东中西地带性差异扩大的同时(近年来中部地带部分省区经济增长已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南北间地带性发展差异显著扩大,值得重视;省区市间经济发展的“量” 和“质”的差异非常明显,部分地区发展活力很差;全国性产业结构调整和大部分地区产业政策获得了成功,而部分地区的决策却有失误;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继续保持不同程度的发展,正面临着第二次创业的重大调整;全国性扶贫脱贫取得重大成就,各具特点的地区政策和措施创造了许多经验;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在全国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但要继续调整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战略;地区间经济技术合作取得很大进展,但障碍也很多;大多数地区粮食生产持续增加,但一些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严峻;全国及大多数地区的交通通信系统正由低级向中高级发展,但水平和结构的地区差异很大;经济高速增长导致多数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愈来愈严重;分税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财力,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若干目标并没有实现。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和诊断,《报告》对今后的政策和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我们相信,这些论述和建议,对于政府部门今后的决策和制订科学的区域发展政策和战略规划,对于学术界、社会各界以及海外关注中国发展的人士,都是有益的参考。

编制《报告》是这批中青年地理学家们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他们计划将这项工作长期坚持下去。他们与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相结合,共同组成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资料分析工作。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科委、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香港大学以及其它许多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国区域发展问题非常复杂,这份《报告》难免还有不足之处,诚望能够得到各方面的指正,以使随后将陆续发表的报告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是我的愿望。吴传钧 1997 年 11 月

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