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汽车工业成为 22 个省区市的支柱产业】

随着省区市地方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地位愈加重要,地方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明显加强,操作和运行地方经济的手段也越来越成熟。那么,各省区市如何正确认识地区经济发展优势,如何选择合理的产业发展方向,就

必将对省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产生直接的、显著的作用。而且,省区市决策重大失误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将会干扰国家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影响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和快速的发展。22 个省区市将汽车工业作为“九五”时期的支柱产业,便给中国制定地区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敲响了警钟。中国汽车工业是从 1953 年起步建设的。进入 90 年代以来,汽车工业的

发展才真正步入了“快车道”。1990 年汽车产量为 51.4 万辆,到 1996 年达

到 154.3 万辆。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投资力度的大幅度提高。1953~1990 年,国家与地方用于汽车工业的投资为 269 亿元,而“八五”期间,仅国家安排发展汽车工业的投资就达 384 亿元,若加上其它渠道筹资,

汽车工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 600 亿元。虽然汽车工业有长足的发展,但汽车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仍然不高,其增加值占 GDP 约 1%,同发达国家 5%的平均水平差距仍然很大。

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布点分散、规模小型化。尽管国家曾专门制定汽车工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但丝毫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国际上,汽车工业生产的集中度不断提高,90 年代中期,世界 10 大轿车公司的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 76%,美国和日本最大的前 3 家汽车公司分别集中了本国汽车产量的 90%和 80%。而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却走了与此截然相反的道路,省区市汽车产量的分布趋于分散化,三大汽车公司的汽车生产集中度也由 80 年代初的 58%左右下降到 90 年代中期的 35%左右。规模经济差和生产集中度低,严重地影响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效益、对外竞争力以及对市场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