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类型区的开发建设
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等不同类型的小区相继开发建设,加快了沿海特区与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的进程,带动了特区和开放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4 年 5 月,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建议,继经济特区对外开放之后,国家
正式决定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工业城市,使中国开放重点从南向北沿海展开, 构成了中国当今改革开放的前沿和主干地带。
尽管沿海 14 个港口工业城市具备相对较好的对外开放条件,但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的软硬环境,在当时均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国家在开放沿海14 个城市的决定中,规定“可以划定一个有明确地域界限的区域,兴办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营造比较优越的投资“小环境”,招商引资,兴建先进的工业项目,增加出口创汇,优化所在城市(即母城)的产业结构,成为发展母城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
1984 年 9 月,第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由国务院批准,在大连兴建。进入“八五”计划时期之前,沿海开放城市中,除温州和北海之外,全部设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中国沿海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国家比照经济特区实行政策倾斜,因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建,有力地推动了沿海 14 个城市对外开放的步伐。
到“八五”期末,中国共有 32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17 个分布在沿海开放城市。
表 5—3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情况
累计批准外
批准时间 规划面积 利用外资额(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