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管理中的影响

我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准确概括我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里仅从文化对管理的作用和影响这一角度来看中国文化的几个特征。

(一)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人和”学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将“人和” 翻译为现代语言,指的就是组织内的人际关系要和谐。我国古代思想家都认为,“人和”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如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指出:“上下同欲者胜”,孟子则更直接了当地指出:天时、地利、人和是事业兴废的三要素,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商人做生意,“和气”才能生财。受几千年来人和思想的薰陶,人们一般都希望工作环境、学习生活环境中的人际关系融洽;有了矛盾也不愿当面发生冲突,如有可能,就尽量维持一团和气。

“人和”主张对管理的作用是双重的。有利的作用是人们愿意为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努力,容易形成凝聚力。其不利的方面是,在制度化的组织结构中,理性管理措施不易被接受,矛盾容易被掩盖,“人和”过甚,会抑制竞争。

(二)强调集体主义

我国文化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集体主义优先,个人从属于集体,人们从集体中感受自身的存在。如古人极力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一例。此外,古人强调先公后私,忠君报国、兼善天下也是主张集体主义的表现。

集体主义文化对管理也有双重影响。有利的影响是,它能协调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冲突,保障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组织成员有共同的目标,能够较好地统一起来。其不利之处是:过分强调集体主义,会扼杀成员个体的创新精神和意识,不利于人才脱颖而出。

(三)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

中国社会长期受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重视长幼尊卑的伦理关系,重人情,讲“人治”,看重感情投入,“士为知己者死”。我国传统文化过于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由此形成了以情理法为顺序的办事原则。无论是处理安邦治国之大事,还是管理家务之琐事,一般都是以情为先导,循理不违法。动之于情无效,不能排解纠纷时,便晓之以理,明辨是非,陈述利害; 讲理不通,做到仁至义尽时,才诉诸公堂,依法办事。

重人情的文比对管理的有利作用是:人们的感情需要丰富,如果管理者能以合适的方式以满足人们的感情需要,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将事情办得合情合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与当代的企业文化为特征的管理感情化的潮流是一致的。其不利之处是,重人治、轻法度,就难做到奖惩分明, 一视同仁。并且,过份讲人情最终会丧失原则。

概括起来看,按照哲学家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属于人文文化,它不同于西方在解决人与自然矛盾中形成的科学文化,也不同于在追求人的自身超脱中形成的印度宗教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中形成的。人们习惯于从关系中去体认一切,把人看作是群体的分子而不是独立

的个体,是角色而不是独立的演员。所以,人们常说东方人是群体人,西方人是独立人,这种群体人文化的群体管理效应较好,容易在组织内求得协调和合作。

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不看到,我国文化是在几千年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带有历史的痕迹,其中精华与糟粕共存,生命力与腐败力共存, 潜在力与滞性力共存。考察我国管理的文化环境,必须坚持辩证的原则,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管理适应文化,并推动文化发展。

思考题

  1. 管理学对人的认识有什么重要性?

  2. 文化在管理中有什么作用?

  3.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作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