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资本主义时期管理科学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经济:管理科学形成的背景

十八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欧洲展开了一场伟大的工业革命,从而开创了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纪元。进人工业革命以后的资本主义经济与此之前的自然经济相比,其生产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前者是在机器体系基础上实行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的革命推动了管理的发展与管理思想革命。这些变化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工厂制度取代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

工业革命奠定了工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主导产业的地位,农业退居其次。在机器大工业中,工厂成为基本的经济组织形式。这一组织形式不仅突破了家庭这一生产组织的规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分工协作的空间与深度,管理因而也成为了工厂制度不可缺少的要素,并且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机器大工业的分工协作扩大了组织的规模,而规模的扩大又使企业的内部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管理自此逐渐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管理人员也日益专业化了。

(三)管理的科学化,定量化

在工业经济中,机器大工业固定的技术规定及经济效益规律的要求,管理必须与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相适应,不能再凭经验来管理机器大工业,实践要求管理走科学化的道路。

生产力发展带来的这些变化给管理人员以及管理理论研究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管理思想史学家雷恩指出:“正在兴起的工厂 制度所提出的管理问题是同以前所碰到的问题完全不同的。天主教会能够按照教义和信徒的虔诚来组织和管理它的财产,军队能够通过严格的等级纪律和权力结构管理大批的官兵;政府机构可以不必为对付竞争或获取利润而开展工作。可是新工厂制度下的管理人员却不能使用上述任何一种办法来确保资源的合理使用。”① 正是在生产力发展和管理实践的呼唤下,科学管理才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