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管理的性质、职能、对象与方法第一节 管理的性质

一、管理具有生产力属性,是现代生产力的重要构成要素

(一)管理的生产力属性的含义

管理具有二重性是马克思管理学说的重要原理之一。在《资本论》中, 马克思明确地指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中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孤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不过它具有二重性。”这里所说的监督劳动与指挥劳动就是管理活动的代名词。

管理的生产力属性也被称之为管理的自然属性。它的意思是:管理活动的产生具有客观必然性,是由人们的共同劳动引起的。任何社会,只要进行有组织的实践活动,人与人之间要实行分工协作,“指挥”这种管理活动就不可缺少。

理解管理的生产力属性,仅仅知道管理的产生具有客观必然,是由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特征所决定的还不够。人们的共同劳动与社会化大生产不仅产生了对管理的需要,推动了管理的发展,今天,管理业已成为现代生产力构成中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可以说,没有现代管理,就没有现代的生产力: 没有管理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社会经济的现代化。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只包括有劳动力和劳动资料这类硬要素。的确,在社会化大生产不发达的自然经济时期,生产以单个劳动者为单位进行。单个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就构成生产力的基本单位,整个社会的生产力也只是这些生产力的基本单位简单相加的代数和。管理在生产过程中不起多大作用,也就不可能成为那种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工业社会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协作劳动是普遍采用的生产组织形式。经济学家早就发现,集体劳动因分工协作会产生一种协作力,集体劳动的效率要大大高于集体成员单独劳动效率的代数和。这种协作力来源于何处,就来源于管理。在集体劳动过程中,缺乏管理或管理不善,其效率也可能大大低于集体成员独立劳动效率之和。“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俗语就是最生动的描述。可见,在现代社会中,没有管理, 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就无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管理水平高低不同,集体劳动所产生的协作力的大小也就迥异。可见,管理不仅是社会化大生产形式下生产力构成要素的粘合剂,本身已直接成为生产力的要素之一。

管理是现代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已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纵观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迅速,不难发现,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国家,它们除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先进的科学技术等条件之外,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的管理水平都比较高。瑞典发展研究院对 1994 年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究排名,资源并不丰富,科技也不十分发达的小国新加坡令人惊讶地跃居了第二位,超过了经济大国日本和欧洲许多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奇迹。瑞典发展研究院经研究发现,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新加坡政府对经济的高超管理,推动了该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它再一次证明,管理是现代生产力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

(二)什么样的管理是生产力

有人认为,管理是现代生产力的构成要素这个提法不准确。准确说只有企业管理,扩展一些看最多也只包括经济管理才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除此之外的其他管理都不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并且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我们觉得这种观点不正确,管理是现代生产力构成要素的这一提法没有错。

前面已经指出,当代社会是生产社会化高度发达的社会,由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无论从哪一个侧面看,社会都是一个整体,并且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整体不是各部分的简单和。现代生产力的构成也是如此。现代生产力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具有层次性。企业是这个系统中的基本单位,换句话说也就是现实生产力的基本单位。企业管理是企业这一生产力基本构成单位得以运行的前提条件,所以说企业管理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无人反对。但我们不能忘记,社会总的生产力并不等于该社会所有企业生产力的代数和,只有这些企业在高水平的宏观管理之下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社会总体的生产力水平才高,竞争力也才大。反之亦然。如在一个供过于求的行业中,若该行业中的企业个个都规模巨大,设备先进,发展潜力大。从单个企业来看个个生产力水平都很高,但它们给行业给社会带来的结果可想而知。假如此时缺乏有力的行业管理,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必然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和生产力损失。这不证明了行业管理是该行业生产力构成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吗?由此是不难推演到全社会的情况的。

非经济管理活动是不是现代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呢?答案也是肯定的。如果我们承认一切企业管理活动都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的话,那也就承认了非经济管理活动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因为企业管理活动中有许多不是经济管理活动,如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思想政治工作等。在微观领域,这些非经济管理活动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为提高企业经济效服务的。在宏观上,这类活动同样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的。前者能看成企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后者为什么不能看成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呢?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国家管理不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而言的。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虽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一定时期会促进生产力发展,但最终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正是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才认为资本主义的国家管理不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认为非经济管理活动不是现代生产力构成要素的思想渊源是传统的自然经济观念。过去我们认为,只有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动才创造财富,体现生产力发展水平,非物质生产领域不创造财富,也不体现生产力。市场经济证明这一观念是错误的。第三产业中的许多非物质生产领域,不但为社会提供使用价值,创造价值和交换价值,而且其地位越来越重要,逐渐居于主导地位。能说在这些领域中从事的管理活动不构成现代生产力的要素吗?

把非经济管理活动排斥在现代生产力构成要素之外,是不利于其管理水平提高的。我们强调管理的生产力属性,是要强调管理的普遍性,管理的通用性。不仅企业管理,而且其他一切管理活动都要遵循管理的一般规律,都要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此外,它还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在企业管理方面

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在其他方面同样也有必要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不要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强调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并不是说管理活动就是生产活动。管理是从生产劳动分工中产生的,是其职能专门化的产物,管理活动不是生产活动,但都表现为生产力,这是现代生产力的特点;同样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