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和《聊斋志异》

明朝后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适合城市居民,反映城市生活的小说、戏曲、歌谣等通俗文学繁荣的局面。要求反抗程朱理学束缚的哲学思想,对文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印刷术的进步更便于通俗文学的流通。这一时期,仅长短篇小说就有一百余种之多,著名的长篇小说有《金瓶梅》、

《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杨家将》、《英烈传》等,短篇小说有“三言二拍”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等。“三言”的编辑人冯梦龙(1575—1646 年)字犹龙, 吴县人,是明末著名的通俗文学作家,生平整理和创作的戏剧民歌极为丰富。“三言”是三部共包括一百二十篇无名氏写作的短篇白话小说集,有的是由前一时期的小说改编的,有的则是万历、天启时期的新作品。“三言”中有很多封建的糟粕,但其中某些篇章在一定程度上也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反对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这些小说以后被编为戏曲,几百年来,极为流行。

清初人蒲松龄(1575—1646 年),字留仙,山东淄川人,一生穷困,以授徒为业,所著《聊斋志异》十二卷,是用简练的文言文编写的短篇小说集。这部书存在着宿命论的观点,但作者在自序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说明作者也是借妖狐鬼怪的故事,隐射社会的黑暗,发泄他愤世疾俗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