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北宋晚期的政治。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

宋神宗于元丰八年(1085 年)逝世,其子哲宗继位,时尚不满十岁,朝政完全取决于他的祖母高氏。在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于皇亲贵戚的特权也

作了种种限制,高氏当时对此就有很大的反感,时常向宋神宗提出反对新法的意见。哲宗即位后,她大权在握,便首先起用守旧派的首脑司马光为宰相, 由他主持废除新法的事。

司马光当政以后,一切都要还原到神宗即位以前的老样子。甚至象熙宁年间为了对西夏完成军事包围形势而建立的熙河兰会路,元丰年间在延州和庆州外围所建立的一些军事堡垒,司马光也要拱手送与西夏。他说:这样做, 可以免致“激令西夏愤怒”,免致西夏“兴兵犯塞”,可以换取双方三数年间的“无事”

当司马光一意要把全部新法废罢的时候,在守旧派中,只有刘挚、王岩叟和刘安世等人是完全赞成的;另外的很多人,认为新法的某些部分还是应当继续施行下去的。例如范纯仁不主张废除青苗法,苏轼苏辙等人不主张废除免役法。为了役法问题,苏轼等人还曾与司马光发生过激烈的争论。经司马光把全部新法废罢之后,新法的存废问题已不容再有争论,当时的守旧派便为了争夺政治地位而互相进行人事倾轧,形成了朔、蜀、洛三党。

元祐八年(1093 年)九月,宋哲宗亲政,把年号改为绍圣,明确表明他要继承他父亲的遗志和遗业。他起用章惇、曾布和蔡卞等变法派主要人物, 重新推行青苗、免役等主要的新法。

变法派的人物由于在元祐年间受到了守旧派的沉重打击,在这次重新掌握到政权之后,便力图报复。凡元祐年间在政治上当权的人物,都先后被排挤出政府,连死了七八年之久的司马光,也被迫夺了官秩,有人甚至提议要[其棺、鞭其尸,毁其《资治通鉴》书板等等。他们虽然又推行了新法,在熙宁年间制定各项新法时所悬的目标,如摧抑豪强兼并,发展农业生产等等,却都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这时推行的新法,实际上已经是有名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