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在四川的军事布置及其对蒙古南侵军的斗争

蒙古兵在控制了川北的蜀口之后,曾于嘉熙三年(1239 年)和淳祐元年

(1241 年)两次侵入四川,攻破成都。在前一次的防御战中,宋的四川制置使丁黼战死;在后一次,制置使陈隆之也因乒败被俘而死。从此以后,南宋政府不再在成都设置军事统帅,而把军事重点移至重庆。

南宋政府从嘉熙二年(1238 年)就派彭大雅去守重庆,并兼任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到任后立即着手改变那里的残破局面。他“披荆棘,冒矢石, 筑重庆城,以御利(今广元)、阆(今间中),蔽夔、峡(今宜昌),为蜀之根柢”。在此后多年抗拒蒙古的战争中,重庆城一直起着坚强堡垒的作用。

继彭大雅之后镇守重庆并兼任四川制置使的是余玠。余余采纳了播州(今贵州遵义县)人冉璞、冉璞的建议,在境内行军所必经的山险隘口,如钓鱼山、云顶山、青居山、大获山和大梁山等处,都因山为垒,修建了军事营寨, 加以控扼,并把州治迁徙到这些堡垒中去。这样的一些军事防御据点,棋布星分于四川境内,或守嘉陵江,或备长江,彼此都能互相联络呼应。同时还在成都平原兴置屯田,贮积谷物,教练军旅。余玠还采取措施,减轻徭役以宽民力,减轻商税以通商贾,从各方面设法使这一地区内的农业和商业得以恢复和繁荣起来。

宝祐六年(1258 年),蒙古兵由大汗蒙哥亲自率领,攻入四川。

在保卫成都的战役中,云顶山上的城堡起了很大的作用,直到这座山城中的军队因食尽而溃散,成都才被蒙古乒攻破。其后在蒙古兵更深入蜀境的过程中,青居等山上的城堡都发挥了阻截蒙古军前进的重要作用。由于沿途都受到宋兵的阻击,蒙古兵进入四川境整整一年之后,才到达了钓鱼山的合州城下。

这时合州的知州是王坚。蒙古兵围攻钓鱼山城达九个月之久,王坚和他的部将张珏一直在那里固守力战。到开庆元年(1259 年)七月,正是四川的雨季,蒙古军因军中痢疫盛行,死伤极多,蒙哥汗又为宋军的飞矢射中身死, 遂解合州之围而去。后来王坚被调走,由张珏继为合州守,他继续在那里练上卒,修器械,以兵护耕,教民垦田,并碇舟于嘉陵江中,建为水上城堡, 以断绝蒙古兵的通路。成淳三年(1267 年)蒙古发兵数万来攻,被他打退。到恭帝德佑元年(1275 年),张珏知重庆府兼四川制置副使,仍坚守着合州、重庆及其周围的一带地方。第二年(1276 年),南宋首都杭州被蒙古军攻破, 张珏仍在川中坚持战斗。直到 1278 年,他在重庆的保卫战中兵败被俘,在解送燕京的途中,解弓弦自缢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