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回鹘。僮族。大理一、西迁后的回鹘

甘州回鹘、西州回鹘和哈喇汗王朝

九世纪中叶,回鹘因内部矛盾及自然灾害,已日渐衰弱,及为黠戛斯击败,少部分移居唐的北部边境,绝大部分则分三支向西迁徒:一支西南至河西地区;一支西到天山东部地区;一支远移葱岭地区。

当时占有何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南部的吐蕃,因赞普遇刺身亡,国内大乱,势力遽衰。各地纷纷起义,推翻吐萎的统治。其中以张议潮节度的沙州归义军势力最强,领地盛时东接灵武,西尽伊州。塔里木盆地北沿的龟兹、焉省、高昌(今吐鲁番),自九世纪初已进入回鹘的势力范围。南沿的于阗, 也恢复了尉迟王家的统治。

进入河西地区的回鸽,经过与归义军及其他民族的反复争夺,九世纪末在甘州(今张掖)设立了稳固的牙帐,并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曾一度打败归义军张氏后裔张承奉建立的西汉金山国,扼制着中原和西域交往的孔道,且曾想与北宋连兵抗击西夏。到十一世纪三十年代,河两走廊被西夏攻占,甘州回鹘政权灭亡,河西地区的回鹘成为西夏的附庸,1227 年蒙古灭西夏后,河西回鹘又归蒙古和元朝直接统治了。

迁往天山东部地区的一支回鹘主力,统一了原来就在这里的回鹘部众和西迂中分散出来的一些势力,在 866 年,以西州、北庭为中心,形成一个统一的政体,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辖境在九世纪末扩展到龟兹、焉耆、伊州等地,部城设在高昌。十一世纪初,乘西夏不断进攻甘州回鹘和沙州归义军之机,曾把势力一度扩张到酒泉。1125 年辽为金灭,契丹贵族耶律大石带领一支军队到中亚建立了西辽国,西州回鹃成了西辽的附庸。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汗国。西州回鹘亦都护(即国王)听到这一消息,杀死西辽派来的“少监”,投奔成吉思汗,被当作成吉恩汗的第五个儿子,受到蒙古汗国和元朝的特别保护,西州回鹃也改称为畏兀儿。蒙古初期的文化和政治方面的一些制度,有好些是从畏兀儿人学来的。十三世纪末,支持元朝的畏兀儿王国被蒙古察合台系的宗王攻灭。

迁往葱岭地区的回鹊,会同当地的突厥歌逻禄等部,在十世纪下半叶, 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哈喇汗王朝,地跨葱岭东西,实行游牧部族的汉汗制,可汗分别驻八拉沙袁城和喀什噶尔(今喀什)。十一世纪初,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喀什噶尔是东部汗国的都城和文化中心。与此同时,经过三十多年的战争之后,哈喇汗王朝终于灭亡了于阗尉迟氏王朝。于阗被纳入哈喇汗王朝的版图,语言、人种逐渐回鹘化。十二世纪初期,东部哈喇汗王朝成为西辽的附庸。十三世纪初与西辽同时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