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建筑艺术

在明朝,砖石的建筑有了普遍的推广,伟大的长城修整工程和北京城墙、城楼的建筑,就是在此时兴建起来的。江浙一带的海塘也改用石块修建。定陵的地下宫殿完全是用大理石、汉白玉石和砖石砌成,这个巨大的石宫标志着明代中期的建筑水平确有显著的提高。

保存到今天的北京宫殿园囿大部分也创建于明代。这些宫殿的复杂的木结构,精致的木雕、石雕以及金光灿烂的鎏金宝顶,处处都体现了手工工匠卓越的技巧。创建于嘉靖时的拙政园,是保存至今的苏州名园之一。园内环水建造的亭榭楼阁,都表现了明代江南建筑的风格。此外,当时在全国各地还兴建了很多巍峨的寺院,幽美的园林和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明代在北京修建的寺院即有一千余所,其中包括佛教、道教、喇嘛教的寺院和伊斯兰教的

清真寺,这些寺院的建筑不仅体现了国内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各族人民的艺术风格,同时还揉合了东方各国人民如越南、朝鲜、印度、尼泊尔等国人民的某些建筑技术的成就。

清代的建筑艺术,有的比明代更加细致精美。在北京的宫殿园囿又经过多次改建,特别是著名于世的圆明园,从康熙时开始创建至乾隆时才最后完工。圆明园周围广达三十里,共拥有一百五十多所精美的楼台和宫殿,堆砌、开凿了不计其数的山石和湖沼,在每所建筑物内,还陈列着精美的陈设、珍贵的文物和各种艺术品,它不仅是一座大园林,而且也是一座大博物馆。圆明园的修建集中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艺术的特点,当时江南地区著名的园林布局也全部被采纳。同时还吸收了西方建筑的精华,建有许多用白石砌成的大楼。这个名园已经在 1860 年被英法侵略者烧光,其中大批珍贵文物也被他们劫掠而去。

在清代兴修的建筑物中,北京的雍和宫、拉萨的布达拉宫、承德的八大庙以及青海、蒙古、西藏各地的各种喇嘛教寺院,有的是西藏式的建筑,有的则吸收了汉、藏、蒙、维各族人民的建筑艺术风格和技巧。

明清时代在修建北京的伟大建筑工程中,先后出现了很多杰出的工匠, 最著名的有阮安、蒯祥、梁九、雷发达等人。阮安是越南人,从永乐到正统初期,北京的城池、九门、两宫、五府、六部和百官衙署的营建都曾出于他的擘划,木工蒯祥是吴县香山人,永乐间参加北京皇宫的修建工程,有“蒯鲁班”的称号,以后“江南木工巧工皆出于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