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社会开始加速半殖民地化;洋务派所谓“新政”及其初步 破产(1864—1885 年);群众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

政治上的加速半殖民地化

从六十年代开始,以英国为首的侵略势力在北京直接控制中国封建政权。英、美、法、俄等国的公使联合干涉中国的内政和外交。英国人赫德(Robert Hart)长期占据海关总税务司的职位,不但把持海关行政,而且包揽其他许多事务。通商口岸的外国领事对地方官吏发号施令,随时派遣兵舰肆行恫吓, 督促他们维持侵略者所需要的秩序,这就是所谓“炮舰政策”。更多的西方大小资本主义国家,包括普鲁士、丹麦、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和奥匈帝国

(其中许多是经过英国的所谓“介绍”)也来和中国建立外交或商务关系, 享受不平等条约的一切侵略权利,参加对中国的掠夺。美国统治者这时已表现出企图控制中国的野心,但又极力把自己打扮成为福音的使徒。六十年代美国公使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就是这种可耻的角色的担任者。南北战争后的美国资产阶级正忙于开发西部的利益争夺。他们标榜反对英国炮舰政策来取得清政府的好感,同时利用基督教宣传来灌输美国式的“文明”, 企图从精神上解除中国人民的武装。1868 年,清政府竟派遣以蒲安臣为首并有英国人、法国人参加的“中国代表团”到欧美活动,名义是为改善中外关系,结果是由蒲安臣代表清政府和美国国务院订立一个出卖华工并准许美国在中国设立学堂的条约。蒲安臣在美国到处讲演,怂恿各教会加紧进行对中国精神文化的侵略。到 1876 年,由美国教会附设的所谓学堂就已达到 294 所,目的在于培植为侵略势力服务的传教士和洋行买办。美国侵略者不断利用 1858 年《天津条约》的规定,在中外纠纷中把自己打扮为居间调停人,借以加强自己对中国国际事务的干涉,并从中取利。在这时期,美国资产阶级已经清楚地露出极凶恶又极狡猾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