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军在 1864 年以后的英勇斗争

当时最重要、最活跃的农民武装力量是北方的捻军。清政府攻陷南京之后,加紧消灭太平军余部,主要是消灭皖、浙的黄文金部和赣、闽的李世贤、汪海洋部,然后把湘系、淮系军队调到北方去对付捻军。捻军在张宗禹(张乐行的族侄)、任化邦和太平军旧将遵王赖文光的领导下,保持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并且改善战术,加强骑步配合作战,连续取得了辉煌的战果。1865 年 5 月,赖文光指挥捻军在山东曹州歼灭了僧格林沁统带的清朝主力军队, 获得大批马匹。1866 年秋末,捻军冲破曾国藩的沿河防堵,把湘军打得一蹶不振。捻军自是分为东西两路。东路由赖文光、任化邦率领,活动于黄河南岸和长江北岸之间的广大地区中。西路由张宗禹率领攻入陕西,联合回民起义军,准备再和东路会师。但在强大的敌人压迫之下,这个计划无法实现。东路捻军苦撑战局,对付李鸿章所率拥有优势配备的淮军,并在 1867 年初突破包围,在湖北获得大胜,活捉郭松林,大破刘铭传,但遭湘军鲍超袭击, 败走山东。淮军在英法侵略武装的支持下,扼守运河,把东捻军围困在山东登莱地区。1867 年底,任化邦被叛徒杀害。1868 年初,赖文光率残部突围南下,在杨州附近被困覆没。

张宗禹统率的西路捻军不断打垮左宗棠统率的紧紧尾随他们的“老湘军”,并和一部分回民起义军取得了很好的联系,但在西北没有建立一个根据地。当赖文光被围的消息传来,西捻军取道山西径趋直隶,攻至北京以南的易州,接着就以暴风骤雨之势席卷直隶、河南、山东三省,使人数占绝对优势的清朝军队疲于奔命,但这已不能挽救东捻军的败亡。1868 年,清军乘复泛的机会,将西捻军围困于黄河、运河和徒骇河之间。北方这一支庞大的人民队伍最后被消灭了。在清政府镇压西捻军的战争中,英、法驻天津领事都曾派遣炮舰和马队直接参加这个战争。半殖民地统治秩序就是这样由中外反动势力血腥屠杀中国人民而建立起来的。

捻军在 1864 年至 1868 年这四年中艰苦作战,纵横直、鲁、晋、陕、豫、鄂、皖、苏八省,严重威胁清朝反动统治的心脏,取得许多辉煌战果。没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是不可能的。湘军头子曾国藩在捻军活动地区清查户口, 制造所谓“莠民册”,以监视与捻军通声气的人民群众。捻军没有建立根据地,缺乏明确的革命纲领,组织有很大的灵活性而缺乏稳定性,这些弱点和太平天国革命军相比较是很清楚的。捻军将卒百折不挠、视死如归的英雄气

概,和太平军一样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反抗精神。

五六十年代,西北和云贵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起义,都是全国性农民革命的一部分。太平天国和捻军相继失败之后,清政府集中力量对他们进行疯狂的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