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科学技术

明后期的医学、农学、科学技术和地理学

明代中叶以后,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杰出的科学家,写作了很多有关医学、水利、农业、天算各方面的科学巨著,他们创造性地总结了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科学经验,在我国科学发展史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李时珍(1518—1593 年),湖广蕲州人,“好读医书”,“三十年间阅

书八百余家”,著成《本草纲目》五十二卷。他在这本书里,对前人鉴定过的药物一千五百五十八种,重新作了一番精密的审查,又增添了新药三百七十四种。他对这些药物加以科学的分类,对它们的名称、形态、性质、功能和制作方法都有详细的解释,并且绘制成图。这本书把我国药物学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在世界药物学的发展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徐光启(1562—1633 年)字玄扈,松江府上海县人,科学知识极为广博, 举凡天文、历算、水利、测量、农桑、物理无不研究,他所写的《农政全书》保存了历代以来的农业科学资料,同时也反映了当代深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水平。在这本书里,作者对于农耕工具、农业技术、土壤、水利、施肥、选种、播种,果木接嫁、植桑养蚕各方面都有详尽的记录,特别对于番薯和棉花的种植技术与经营方法,作了重点的介绍。这本书还反映了徐光启的一些开明的思想。他反对传统的“风土论”,表扬了“人力定能胜天”的说法,认为只要钻研技术,北方也可以种稻,薄地也可以种棉。他又主张一切择种栽培都需要试验,并把试验的成效向农民推广。

与徐光启同时的科学家宋应星,号长庚,江西奉新人。他编写的《天工开物》,除了介绍一般的农业生产经验之外,更着重阐述各种手工业,包括纺织、染色、制盐、造纸、烧瓷、冶铜、炼铁、炼钢、采煤、榨油、制造军器火药等等的生产技术。这本书对每种手工业从原料到制成品的全部生产过程和工序都有较详细的说明,对于一些应用化学的原理也作了分析,还附录了很多精巧的画图,使我们了解当时各种生产工具的构造,也反映出明代一

些手工作坊或工场的面貌。

明朝末年,江阴人徐宏祖(1585—1640 年)周游全国,考察山川地形, 编有《徐霞客游记》一书。徐宏祖不仅是文学家、探险家,也是一个地理学家,对云、贵、川、广的地理考察极为详核。在他的游记里还揭示了我国西南石灰岩地区溶蚀地貌的特征,他是世界上在这方面进行考察的第一人。

此外,明代后期潘季驯的《河防一览》、王征的《泰西奇器图说》、徐光启的《崇祯历书》以及他和西洋传教士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等书, 在水利测量、天文历算以及机械原理各方面都作出一定的贡献,其中大部分还受到西方科学知识传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