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较为显著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

微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在这时期有了初步的发展。中下层力量发展得十分有限。上层力量的发展较为显著。更多的官僚富商,即所谓“绅商”,投资于新式工业,他们本身亦宫亦商,和封建势力有密切关系,因而他们仍然只能算是半封建半资产阶级。这种转变在当时是进步的。他们投资的企业随时有被帝国主义挤倒的危险。他们和官僚买办势力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如无锡业勤厂主杨宗濂兄弟本来依靠淮系而成为上海织布局的投资者。杨氏兄弟都身兼官商。杨宗濂本人和翁同龢关系极密。1893 年,织布局被焚,李改派盛宣怀接管,并改组为华盛总厂。杨氏兄弟只好另行设厂,这样才有 1896 年无锡业勤纱厂的设立。杨氏兄弟一面和盛宣怀官僚买办集团有利益矛盾, 一面又和官僚势力有密切关系。苏州和南通的纺织厂最初是由有关地方当局派绅招集商股,以官商合资形式组织成立的,因而在开始时都是官商不分的, 但不久由于形势的改变,改为“由商承办”(如苏纶纺织厂),或实际变成商办(如大生纱厂)。苏纶纺织厂初设时,苏绅陆润庠因亲丧家居,以国子监祭酒身分被派为“总办苏州商务绅董”。他名义上“自开两厂”(苏经丝厂与苏纶纱厂),实际上是向商务局“承领息借商本”,因此他既是“商董”又是官派经理,厂权实际属于商务局。到他服满赴京,两厂才由另一绅士祝承桂承租包办五年,成了商办企业,但遇事“仍由江苏藩司(即布政使司)会同商务局督察商办”。祝承桂和其他负责人原来也都是官绅。南通大生纱厂原由张謇奉张之洞命招股创办,但招股困难,改议官商合办,以他所领到张之洞署两江总督时购买搁置的纱机二万零四百锭,作为官股二十五万两。大生成立的经过十分困难。张謇自己没有多少资本,如果没有两江官方(主要是刘坤一)的关系,他的纱厂是不可能创办起来的,而两江督署对张謇的支援就因为他本人是有政治影响的宫绅。如上所述,就江南一隅已可看出这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上层和封建统治势力极其密切的关系。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在这时期的政治态度,只能提出软弱的政治要求,同时依附封建政权反对人民革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