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阶级矛盾的激化

鸦片战争以后,国内阶级矛盾迅速发展达到空前尖锐的程度。这一方面是由于外国侵略势力所造成的灾难,另一方面是由于封建社会本身的危机加剧。战前鸦片泛滥和白银外流问题的情况现在更加严重了。纹银和制钱的比价不断上升。总数共达七千万元的献费和“赔款”,又转化为捐税和浮收, 重压在农民和其他生产音身上。江苏的苏、松、太和浙江的杭、嘉、湖各府一石漕赋须纳米二石五、六斗。江西也在二、三石以上。这些主要农业地区, 不但漕领重,浮收多,而且漕弊深。“大户”的负担大部分都摊于“小户”。苏南百分之八、九十农民沦为佃户,受着无法交纳足额的地租剥削。在太平军到达南京前,十年之中,江浙各地农民抗漕、抗租的斗争已是如火如茶。1846 年,昭文县(常熟)和镇洋县(太仓)农民先后攻入县署,并拆毁大批豪绅地主的房屋。1849 年,松江农民攻入府署。1852 年,鄞县(宁波)农民

将知县碎尸。青捕农民将知县倒拖里许,元和(苏州)、无锡两县农民都拆毁知县衙门。吴江、震泽两县农民迫使地主订约“还租只有五分,否则全欠”。这些在江浙主要农业地区所发生的情况,是全国农村动荡的写照。无论北方南方,农村骚动和群众起义都在不断发生。

白莲教系统(主要在北方)和天地会系统(在南方)的民间秘密组织也在积极活动。少数民族在边远地区也不断进行反抗斗争。全国范围内呈现了大风暴即将来临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