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江西地区的小规模农民起义

福建路的建州、汀州等地,江西路的赣州南安等地,在南宋一代,都是实行食盐官卖的地区。这几州都去海较远,又都是山区,把海盐运送到那里很不容易,所以这几州官卖食盐的价格都很高。运盐的船户又都在途中大为奸弊,把大量的灰土掺杂到食盐中去,致使当地民户虽付出高价,而所买到的却是不堪食用的恶盐。因此,在上述诸地便出现了大量贩卖私盐的人。他们千百为群,结伙而行,到广东路的循、梅、潮诸州去贩运。那里道路较近, 运费较省,所产的盐又比较浩白,所以民间都乐于购买。私盐畅销,官盐便失去销路。其后地方政府一方面严禁私盐的运销,另方面又采用按每户人口

强制派销官盐的办法。因为禁贩私盐,私盐贩遂成群结伙地行动,遇到官府追捕便共同进行武装反抗;因为按人口强制派销,一般居民遂也时常联合行动,群起拒而不受。绍定年间爆发于汀州和赣州的起义事件,都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激逼起来的

在晏彪等人领导下、以汀州潭飞磜地方为中心的起义群众,就被当时的统治阶级称为“盐寇”。起义开始于宋理宗宝庆和绍定之际(1227—1228 年), 最初不过几百人,不久就发展到万人以上。他们活动于建宁、宁化、清流、泰宁、将乐诸县境内,大本营设在汀州和邵武,在汀州的莲城境内建立了七十二寨。斗争持续了将近四年之久,到绍定三年的冬天,为南宋政府的军队所扑灭

绍定元年(1228 年),在江西的南安和赣州爆发了张魔王和陈三枪等人领导的起义。这支起义军活动于江西、广东、福建三路的十几个州郡、数千里的地域之内。主力驻屯在松梓山,在周围的备州县内分别建立了六十个营寨。官方派来试图进行诱降的说客,都被起义军杀掉了。起义军在继续斗争了六年之后,到端平元年(1234 年)虽然终于被统治阶级镇压下去,但福建的地方政府从此明令废罢了“计口敷盐”的办法,漳、泉、兴化的官吏还以别项岁入代替人民输纳丁钱四万余贯;而江西的地方政府则减轻了这一带十一个州郡的上供银和上供米的数量。

南来一代的许多次农民起义,自始至终,没有任何一次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事件,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南宋政府对内的防范很严密,布置在各地的军事镇压力量比较雄厚,某地方有起义爆发,立即能够出动兵马去进行镇压,这就使起义军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 在这一时期内比以前任何时期都更致力于封建的纲常伦理的宣扬,加强其对农民的精神束缚,这对于广大农民的反抗斗争也起了釜底抽薪的作用。然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则是由于在南宋一代民族矛盾始终是最主要的矛盾。在与蒙古联合灭金之前,风烛残年的金国一直还是南宋的一个极大威胁,到金国既灭之后,蒙古对南宋的威胁比全国更加严重。在民族矛盾的制约之下,尽管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被统治者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也还是很严重地存在着,南宋的广大人民却必须先把主要的斗争锋芒指向这一主要的矛盾方面, 因而就使这许多次的阶级斗争都不至发展为全国规模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