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集团加紧控制新式企业

从八十年代中叶开始,北洋官僚集团变本加厉地把所办的民用企业变为派系私产。商股横被鱼肉吞没。洋债侵入并控制了轮船招商局。八十年代后期的五、六年中,淮系洋务派计划大借外资,和美国合办“华美银行”,以银行为“总枢”举办各项“新政”,以大量出卖铁路利权为交换条件。前后数次交涉,都因为遭到朝野舆论的激烈反对而中止。但这已清楚地说明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本质。淮系洋务派在机器织布局的名义下,对纺纱业也进行垄断,由官僚投资经营的“纺织新局”于是产生了。新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得李鸿章的特别许可,在广东筹设纺织官局,不久他移督湖广,就将工厂移设武昌,成立湖北纺织官局。张之洞得到北京的支持,在淮系之外另树一帜,开办了许多“官局”(即官办工厂),但企业本身都成为官僚机构, 没有发展前途。李鸿章的上海织布局在 1893 年遭火焚毁。1894 年他派盛宣怀接手重建,改称“华盛纺织总厂”。当时十年专利已经满期,各地绅商也在讨论设立纱厂。所以李鸿章和盛宣怀等在计划重建华盛纺织厂时就决定在上海、宁波、镇江等处集股分设十厂,“官督商办”,限定全国纱机四十万锭,布机五千张。这时期实际成立的有华盛、华新(即“纺织新局”)、裕源、裕晋、大纯五厂,均在上海,另有通久源广,在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