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口贸易

五口成为“条约口岸”,中国门户洞开,西方资产阶级急欲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商品市场,鸦片战争后的几年中,进口货数量一度猛增。1843 年,英国输华棉纱数量(6,210,000 磅)加倍于战前。1845 年,英国输华棉布数量(112,000,000 码)达到战前的五倍。英国棉织品输华总值从战前每年七十万英镑左右递增为 1845 年的一百七十多万英镑。清朝对洋货所抽的进口

税很低(约百分之五),但外商还要走私逃避。厦门在 1845 年以后成为著名

的走私口岸。广州关税在四十年代后叶,逐年减少。宁波在 1850 年,进口货至少有一半是走私的。

口岸附近地区也出现中国走私商人和走私路线。由于上海洋布充斥,一条逃避内关(杭州北新关)的走私路线,就从上海开辟,经过苏州、嘉兴至澉浦,再行船运至余姚转宁波,分销浙、闽各地。1845 年经过这条路线走私的洋布达二十万匹。

洋布大量入口,首先打击了口岸附近地区的手工纺织业。四 十年代中叶, 上海附近的松江、太仓等地,手工纺织业开始衰退。闽南地区根据 1845 年闽海关报告,由于洋布、洋棉充积,江浙棉布在闽南“不复畅销”,而漳州、同安一带原销台湾、江浙以至东北的土布也“壅滞不能出口”。

洋货入口,虽然使沿海地区的手工业和农村副业以及商品经济都受到打击。但各地区的自然经济,依然起着极大的抵抗作用。英国资产阶级曾经幻想短期内把中国变为无限制的市场,但涌入中国的货物大半仍被积压着。1846 年以后,洋纱、洋布进口数量显著下降,到五十年代才又回升。在鸦片以外的普通商品贸易方面,进出口值的顺差,仍是在中国方面。五口开放后的十几年中,侵略者仍然以鸦片走私为主要掠夺手段。鸦片进口量从四十年代中叶的每年四万多箱达到五十年代的年约七万箱。十余年中,进口鸦片总数达七、八十万箱,合三、四亿银元。香港成为囤积鸦片和走私的中心。

中国茶丝出口量几乎是直线地增长。茶叶在三十年代每年出口量为五千万磅强,五口开放后,1843 年增为七千万磅,1851 年将及一亿磅,即加倍于战前。丝在战前每年出口约 12,000 包,四十年代后叶每年约二万包,1852 年达 32,000 包,1853 年 64,000 包,即战前的五倍。茶、丝生产也相应地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并没有可靠的基础,因为贸易受外商的操纵,茶、丝商人的资本逐渐变成洋行的附属品,这些商人不久也就转化为初期买办商人的主要部分。贸易价格受控制的结果,使直接生产者受到更大的剥削。在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初年,白银继续外流,1850 年以后,银价每两竟涨至制钱两千余文。当时佣工每年得钱十千,易银只有五两。到五十年代中叶,白银进口数量又超过出口数量,银价逐渐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