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外国教会侵略行为的斗争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内地,人民群众掀起了反对外国教会侵略行为的斗争。外国教会是侵略势力进入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先锋和主要堡垒。

外国教士以传教和办学堂、医病、育婴等“文化”“慈善”事业作为招牌,从精神上来麻醉奴役中国人民。他们出入宫府,包揽词讼,制造“教民” 与群众的纠纷,强夺田产,甚至指挥和教会有关系的流氓土棍大批杀害反对教会的民众(如 1869 年四川西阳“教案”),并经常向清政府提出撤换地方官吏的要求。对这种征服者的姿态和不法行为,人民的回答就是捣毁教堂、驱逐外国传教士。早在 1862 年,湖南、江西已经发生这种斗争。到六十年代后期,在河北、山东、江西、安徽、江苏、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以及一切有外国教会的地方,不约而同地都发生了群众性的暴动,形成一个广阔的反侵略的浪潮。1870 年,发生了著名的“天津教案”。这个事件是由法国领事丰大业以手枪威吓并且射击包围法国天主教堂的群众而引起的。群众给这个凶徒以应有的惩罚,把他当场打死,并焚毁教堂。愤怒的群众接着也打死了一批平素以征服者自居的法国教士。这个暴动使得内外反动势力惊慌失措。清政府把曾国藩从南京调到天津来执行残暴镇压的任务。他以“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顾情罪之当否”这种媚外方针,屠杀天津人民十六人,企图这样抑制住人民反侵略的浪头。

但是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潮流仍在继续往前发展,反动势力的残酷镇压所吓退的只是参加斗争的一些地方士绅。他们的退出只能增加人民斗争队伍的纯洁性。在长江流域各省活动的会党(主要是哥老会)不久就成为反教会斗争的组织者。斗争愈来愈具有农民反侵略运动的鲜明色彩,在七十年代,如1876 年四川江北厅和涪陵两地人民先后焚毁教堂多处的斗争,就是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中法战争期间,长江沿岸和华南人民进行更大规模的反教会斗争。这一直发展到九十年代而形成为斗争的高潮。反教会斗争是这时期人民群众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一种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