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榜单
标签
注册
登录
中国史纲要(下册)
文档评分:
4.0 (
0 个有效评分
)
文档语言:
中文
章节数量:
411
阅读人次:
24858
收藏数量:
0
整理分享:
admin
阅读
收藏
扫码
阅读
收藏
扫码
文档概述
中国史纲要(下册) 第七章 五代十国宋辽金元——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矛盾复发时期 第一节 五代十国 一、五代的更替 后梁、后唐、后晋 出现在十世纪前半期的五代十国,是开始于八世纪末的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但从这时起,一个走向统一的趋势也开始出现了。 朱温在 907 年篡夺了唐朝的政权,建立了后梁。后梁王朝共有十六年的寿命。在这十六年中,后梁政府对人民一直是横征暴敛,残酷压榨。 朱温也曾不断地南征北...
书籍目录
书籍评论 (
0
)
中国史纲要(下册)
一、五代的更替 后梁、后唐、后晋
契丹南侵和后晋人民反契丹的斗争
后汉和后周
五代时期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
周世宗企图结束割据局面
二、南方的九个割据王国
吴越农业的发展
前蜀和后蜀
楚
闽
南平
南汉。南汉统治区域内的农民起义
第二节 北宋和辽的对峙时期 一、北宋的建立、巩固及其统一五代十国割据局面的结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对农民的防范、束缚和压制
二、北宋社会阶级结构。北宋政府的赋役剥削制度 北宋社会阶级结构
赋税徭役和其他征敛
三、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手工业
商业
纸币的出现
行会
四、辽和西夏的政治经济。北宋与辽、与西夏的和战 辽的政治制度
辽的社会经济
北宋与辽的和战
西夏的建立
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五、北宋前期、中期的阶级矛盾和农民起义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
北宋中叶的阶级矛盾和小规模的农民起义
六、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七、北宋晚期的政治。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
宋徽宗的腐朽统治
方腊领导的南方农民起义
宋江领导的北方农民起义
八、女真族的兴起和金政权的建立。辽和北宋的灭亡 女真族的兴起和发展
女真族的反辽斗争和辽的灭亡
女真族南侵和北宋的灭亡
第三节 南宋和金的对峙时期
黄河南北忠义民军的反金斗争
岳飞领导的抗金战争宋高宗、秦桧对金投降
二、金朝统治下的北部中国金迁都燕京和完颜亮的南侵
屯田军。女真贵族对土地的大量掠夺
金的社会经济
三、南宋的社会经济农业
纸币的大量发行
土地兼并之祸
四、南宋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南宋初年赋税的繁重
钟相、杨幺的起义
南宋中期的小规模农民起义
南宋晚期的政治
福建江西地区的小规模农民起义
五、北方形势的剧变。蒙古族的兴起和金朝的灭亡 蒙古族的兴起和蒙古国的建立
金朝后期社会经济的衰落和北方人民的反金起义
蒙古入侵和金的灭亡
六、蒙古南侵。南宋灭亡
南宋在四川的军事布置及其对蒙古南侵军的斗争
襄四、临安的失陷和南宋的灭亡
第四节 回鹘。僮族。大理一、西迁后的回鹘
十至十亘世纪回鹘社会经济的发展
西迁后的回鹘的文化
二、僮 族
八至十二世纪僮族的社会生产
依智高的反宋斗争
三、大理及其与宋朝的关系
第五节 元朝的统治和元末农民起义一、元朝的建立
元朝的对外关系
二、元朝的社会经济农业生产和土地占有关系
手工业和商业
三、元代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对汉族地主的笼络
各地人民反抗蒙古统治者的斗争
四、元末农民大起义
红巾军大起义
朱元璋的起义和元朝的灭亡
第六节 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的文化一、两宋文化的高度发展
二、两宋的两个主要学派宋代的理学
浙东学派和功利主义思想家陈亮
三、古文、诗、词、小说、戏曲北宋的古文运动
宋代的诗
画蜀、南唐和两宋的词
宋金的话本小说和说话人
宋金的戏曲
元曲
四、两宋的史学通史
当代史
金石学
地方史志
五、五代十国和宋元的绘画山水花鸟画
宗教、人物画
六、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的科学技术火药、火器的发明和发展
刻版印书的盛行和活字版的发明
指南针
天文钟(水运仪象台)
郭守敬的授时历
北宋的医学
王祯农书
七、宋元的宗教佛教
道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第八章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统治的进一步强化及其走向衰败时期
明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明
二、专制主义统治的加强明太祖的政治措施
靖难之役与专制主义统治的加强
第二节 明中期的社会矛盾。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一、明中期的社会矛盾
土木之变。北京保卫战
土地兼并和农民流亡
明中期的农民起义
嘉靖财政治的腐败。张居正整顿政治的措施
二、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部门中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
第三节 明朝的民族关系
藏族
畏吾儿族
苗、瑶、彝、僮各族
二、满族的兴起。建州女真部与明朝的战争女真三部。建州女真部的迁徙及其与明朝的关系
建州女真部的强大及其侵明战争
第四节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明朝与南洋各地的关系明朝与南洋各地的关系
郑和下西洋
二、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的骚扰。万历时期的援朝战争 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的骚扰戚继光领导的御倭战争
万历时期的援朝战争
三、欧洲海盗商人和耶稣会士的东来
第五节 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农民大起义一、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
城市居民反矿监税监的斗争
东林党。东林党人反宦官的斗争
白莲教的起义逃兵、佃农、奴婢的反抗斗争
二、明末农民大起义 从王二起义到荥阳大会
李自成进占北京和明的灭亡
李自成在北京的活动
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
第六节 清兵入关及其统一全国
江南人民和南明政府的抗清斗争
李定国、李来亨的抗清斗争
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及其收复台湾
二、清朝对边疆各地的用兵和疆域的奠定
康熙时清与蒙古准噶尔部的战争
雍正、乾隆时西藏局势的稳定
雍正、乾隆时清与蒙古准噶尔部的战争
乾隆时清与“回部”的战争
清与“苗疆”、大小金川的战争和改土归流
清朝的疆域
第七节 清朝的社会经济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土地兼并和封建剥削
二、手工业和商业。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清初恢复手工业生产的措施
清朝的手工业
国内商业的繁荣和对外贸易的发达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行会手工业工人的叫歇斗争
第八节 清朝的政治。清朝统治下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一、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
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权力的集中和八旗旗主势力的削弱
对汉族地主和其他民族上层分子的笼络
文字狱
军队、法律和保甲法
秘密结社的活动
二、嘉庆、道光时期各族人民的起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白莲教起义
苗民起义
天理教起义
维吾尔人民起义和张格尔发动的叛乱
第九节 清朝的对外关系 一、清朝与邻近各国的关系
清朝与俄罗斯的关系
清朝与缅甸、暹罗、越南的关系
二、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中国的侵略活动西欧殖民主义者的继续东来
天主教的传布及其被禁止
海禁和闭关政策
英国使臣和清廷的交涉
第十节 明清的文化一、哲学思想
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学者工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
清朝的理学和反理学的思想家颜元、李塨、戴震
二、考 据 考据学的兴起
乾嘉学派及其治学的成绩
三、史学
四、编纂《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
五、小说和戏剧
《水浒传》、《三国志演义》和《西游记》
“三言”和《聊斋志异》
《红楼梦》和《儒林外史》
明清的戏剧。《牡丹亭》和《桃花扇》
六、科学技术
清朝的医学和无文历算。地图的测绘
七、建筑艺术
八、绘 画
第九章 外国资本主义开始侵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和农民革命(1840
第一节 鸦片战争
鸦片走私与烟毒汜滥
禁烟问题上的争论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英国侵略者发动战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侵略者扩大战争、清政府妥协投降
人民的自卫斗争和爱国将士的英勇战斗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中国开始进入毕殖民地毕封建社会
第二节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农民革命的酝酿
五口贸易
侵略者在沿海掠卖人口
“租界”和港、澳成为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基地
社学领导了的广州群众斗争
主张向西方学习的先进思想家
战后阶级矛盾的激化
洪秀全的初期革命活动
第三节 太平天国革命的爆发和前期革命斗争从金田起义到建都天京
北伐
西征初期和湘军的出现
厘金
西征的胜利
天朝田亩制度
地方政权
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领导集团的内部分裂
各地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
第四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后期的革命斗争侵略者伪装中立
英法侵略者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
大沽战役与侵略战争之再起
《北京条约》
北京政变和那拉氏的掌权
李秀成和陈玉成力挽危局
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太平军攻取苏南
反击外国武装干涉
苏浙地区农村的阶级斗争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革命
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
第十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形成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864
第一节 各地武装斗争对反动统治秩序的继续打击(1864—1873 年); 农民进行恢复生产的斗争(1864—1880 年)
捻军在 1864 年以后的英勇斗争
贵州苗民起义
云南回民起义
陕甘回民起义
革命失败后农民恢复生产的斗争和抗租斗争
第二节 中国社会开始加速半殖民地化;洋务派所谓“新政”及其初步 破产(1864—1885 年);群众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
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洋务派的产生
洋务派举办新式军事工业
反对外国教会侵略行为的斗争
第三节 官办民用企业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转向民用企业方面发展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电报局
机器织布局
洋务派所办新式企业的性质
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始产生
近代产业工人的开始出现
第四节 中国沿边遭受侵略和中法战争
阿古柏侵入新疆及英、俄对新疆的侵略
英国势力开始侵入西藏
日本和美国对中国领土台湾的侵略
日本和美国对中国邻邦朝鲜的侵略
中法战争
第五节 1885—1894 年的一般形势和中日战争
外国资本主义进一步控制中国市场
外国侵略劳力深入朝鲜
英国吞并缅甸
官僚集团加紧控制新式企业
初期的改良主义思想
甲午战前的国际国内形势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退缩被动
平壤之战
黄海海战
清军在辽东、威海一再失利。投降派屈辱求和
马关条约
“公车上书”兴中会
台湾人民抗敌斗争
第六节 民族危机和社会变化
俄法集团在战后第一次大借款期间的勒索侵占
英德集团夺取第二次大借款权
沙俄诱订中俄密约和夺取中东路
各国激烈争抢卢汉路权
俄、德、法占夺海港和强划势力范围
英国争夺势力范围和第三次大借款权
两三年中形成瓜分局势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设厂垄断中国工业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大资产阶级势力的迅速扩张
发展较为显著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
下层群众在危机形势下酝酿新的革命风暴
第七节 资产阶级维薪运动——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性质和阶级基础
康有为
梁启超、严复、谭嗣同
从强学会到《财务报》
维新运动在各地迅速开展,湖南成为运动的重要中心
资产阶级思潮对封建主义思想的大论战
维新派要求以皇帝权力推行新政
保国会
百日维新
维新运动在顽固派反击下迅速失败
第八节 民族危机继续发展。义和团农民反帝运动
美国垄断资本向中国市场大举进攻
所谓“门户开放”的侵略宣言
清政府加紧搜括
铁路和教会对华北社会的破坏性影响
义和团的性质和特点
义和团在山东的斗争
义和团在直隶的发展
帝国主义开始武装干涉
统治者的两面手法
可耻的“东南互保”
侵略军的野蛮暴行
康梁系的“勤王”运动
兴中会举行惠州起义
帝国主义从着手瓜分转为不敢瓜分中国
《辛五条约》
第十一章 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及其失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1901—1905 年)
帝国主义加紧控制清政府和加紧掠夺通商、路、矿等利权
日、俄争夺东三省
英军侵藏
清政府的所谓“新政”
阶级矛盾在新形势下迅速发展
农民抗捐斗争和旧式武装起义
收回利权运动
抵制美货运动
一批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出现
资产阶级的形成及分化为左右两翼
爱国团体的成立及倾向革命
杰出的革命宣传者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革命团体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
同盟会的成立及其革命纲领
第二节 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形势的发展(1905—1911 年)
革命派对立宗派的论战
同盟会联络会党力量发动武装起义
革命派活动的一时沉寂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立宪派的纷纷响应
帝国主义侵华势力调整相互关系
美帝国主义的宗教、文化侵略活动
美国在东三省的侵略活动四国银行团的成立
亲贵揽权与立宪派请愿早开国会
群众反抗斗争的新高潮
同盟会的两次广州起义
保路运动
第三节 武昌起义和清王朝的覆灭。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辛亥革命在武昌首先爆发
革命政权的建立
各省迅速响应起义
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在各省夺取权力
帝国主义采用政治阴谋方式破坏革命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革命派和清政府都被迫把政权移交给袁世凯
辛亥革命的成就与失败
第四节 辛亥革命前后的蒙古和西藏孙中山的“五族共和”的主张
内蒙地区的革命活动
日俄在内外蒙古擅划势力范围和外蒙封建主的分裂活动
内蒙封建主的分裂行为及其失败
辛亥革命前后英国对西藏的侵略
第五节 袁世凯篡窃政权和二次革命。封建主义复辟和反复辟的斗争 封建买办旧势力仍然统治着中国
同盟会迅速褪色
下层群众对革命失望
资产阶级右翼结党拥袁
同盟会蜕化为国民党
资产阶级上下层政治力量的升降
“宋案”与“二次革命”
袁世凯破坏约法和国会,集中与扩大专制独裁的权力
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袁世凯的帝制自为
讨袁的“护国运动”
窃国大盗的末路
第六节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争夺大小军阀割据争夺局面的出现
在参战问题上爆发的府院、直皖、美日之争
张勋复辟
段祺瑞毁弃约法和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
段祺瑞加紧投靠日本和大规模的卖国行为
蓝辛、石井协定
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及与直系军阀的矛盾
孙中山被军阀政客排挤,离开护法军政府
“安福国会”
新四国银行团南北议和
第七节 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工人阶级的壮大农业衰退、农民破产
民族资本暂时得到发展
轻工业的迅速发展
金融业的投机性的发展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的民族资本的特点
工人阶级人数迅速增加和高度集中
工人阶级遭受严重压迫
工人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斗争
手工业工人的组织和斗争
第八节 近代中国的文化思想
一、早期今文学派影响下经学、史学和文体的变化 封建知识分子中一部分人开始注意现实问题
近代早期今文学派龚自珍
魏源
史地研究的新发展
文体的变化
二、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的文化活动鸦片战争时期的反侵略文学
太平天国对文体的改革
三、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封建文化的日益没落经学考据与子书研究
金石、甲骨文字的研究
光绪中叶的西北史地研究
对西方科学技术的译述介绍
四、十九世纪末年的新学
严复的译述工作
康有为的大同学说
谭嗣同的《仁学》
对外国历史的介绍研究
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文体、文法与拼音方案的创造
“诗界革命”
五、二十世纪初叶的中国文化思想 留日学生大量转译介绍西方社会学说
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林译小说”
梁启超的史学观点
章炳麟的《国故论衡》
谴责小说南社
六、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的发端
“民主”与“科学”
“打倒孔家店”
“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弱点和十月革命后运动的迅速向前发展
相关课程
阿尔泰山系列 阿尔泰旱獭
阿尔泰山系列 白色喀纳斯
阿尔泰山系列 草原石城
阿尔泰山系列 慈爱的冰川
阿尔泰山系列 和谐共生
阿尔泰山系列 红桦林
阿尔泰山系列 可可托海
阿尔泰山系列 热闹的河洲
阿尔泰山系列 沙漠绿洲
阿尔泰山系列 深湖
阿尔泰山系列 守护
阿尔泰山系列 泰加林
×
分享,让知识传承更久远
×
《中国史纲要(下册)》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