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清与“回部”的战争

居住在天山南路的主要民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维族在这时早已进入了封建社会,有夙称发达的农业、畜牧业、园艺业和纺织业。这里的农奴主对人民也残暴非常,他们倚仗政治和宗教的特权,对人民进行着敲骨吸髓的榨取。

清朝初年,维族人民在准噶尔部的残酷统治下,生活更加痛苦,他们不仅遭受本族农奴主的剥削,还要向准噶尔提供极繁重的贡赋和徭役。准噶尔部不时在各“回城”“索子女,掠牲畜”,引起维族人民不断起来反抗。在准噶尔统治者的蹂躏下,有些人口繁盛、物产丰盈的城市,几年后就由于户口逃亡死绝,只剩下一片荒土

乾隆时,清兵平准部,原来被准部俘虏的维族各城的首领大、小和卓木

(即布那敦与霍集占)乘机逃返“回疆”。大、小和卓木为了恢复他们过去对回疆的统治,号召各回城举兵反清,一时各部从者数十万。乾隆二十三年

(1758 年),清兵入回疆,大、小和卓木率兵抵抗,在库车、叶尔羌、黑水营等地连败清兵。由于大、小和卓木在各地“虐用其民,厚敛淫刑”,逐渐失掉各回城人民的支持,士卒也日益离散,于是在清军增援后的强大兵力的威胁下,终致败走国外,同行的只有“妻孥旧仆三四百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清朝政府已平服了天山南路,即在喀什噶尔等地分驻参赞大臣、领队大臣、办事大臣,而皆统属于伊犁将军,至是也巩固了对天山南路的统治。为了缓和维族人民的反抗,还在维族地区规定了较轻的赋役制度, 税额仅为原来准部所取的二十分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维族人民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