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实验过程中重视理论的学习、研究和指导

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实验是盲目的实验,是没有生命力的实验,凡取得显著成效的实验无一不是将理论的学习研究指导贯穿于它的全过程。该项实验在这一方面也显示了很突出的特点。

  1. 吸收布卢姆等先进理论作为实验的基本依据

该实验吸收了布卢姆哪些先进理论作为实验的基本依据?总的说,是吸收了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所谓“掌握学习”是指教师为学生掌握而教,学生为掌握而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它的具体做法是在常规的课堂教学里,首先向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辅之以经常的及时的教学反馈——矫正手段,为学生提供所必需的学习时间和个别帮助,使学生掌握每个学习单元之后,再进行后继单元的学习,从而使大多数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达到规定的掌握标准。

“掌握学习”理论是向传统的教学观念,如“学生中分为好、中、差, 怎么教,结果也仍然是好、中、差”的挑战。这一理论主张,任何教师都能帮助所有的学生很好地学习;教师能够帮助“笨”学生像“聪明”学生那样学习,能够帮助“学得慢”的学生像“学得快”的学生那样学习。教师只要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学习帮助,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学好每一门学科,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掌握学习”理论,是布卢姆对其所从事的大量的长期的实验研究的理论成果,包含着若干独到的理论观点。如,(1)人的非习得性差异(例如身高、短时记忆等),也就是先天性差异并不大,绝大多数人学习潜能是相等的。而习得性差异却是很大的,这种差异是由教育条件和社会环境造成的, 特别是早期教育和环境条件造成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异不是个体固有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及格的后进生大多数是教育教学缺陷积累的结果,是人为的、偶然的,可以改变的。95%以上的学生的学习差异均在习得性方面, 且又多表现在学习速度方面。因此,只要改善教学过程,照顾到学习速度的差异,就应该有 95%以上的学生的成绩是优秀的或良好的。(2)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三大教学变量。一是认知的前提能力,即某项学习任务所需的必要学习。因为学习具有“序列性”,每学一个新单元、新学科,都必须有一定的知识、技能、能力、态度等作为基础。前面的东西没掌握,后面的东西就很难学好,日积月累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掌握前一学习任务就成为掌握后一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和必要学习。学生学习成绩上的许多差异都是由于学

生在学习新任务开始时就具有的在知识、技能和以前成绩上存在的认知结构差异造成的。所以,学生对必要学习掌握的程度对其以后的学习影响重大。这是影响教学活动,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变量。二是情感的前提特性,即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兴趣、态度、积极性状况。无疑,那些带着兴趣和热情参与学习过程的学生比那些没有兴趣和热情的学生学习得更容易,速度更快,达到的水平更高。而学生的这种兴趣和热情不仅与当前的学习内容等方面有关,而且与前面学习任务获得成功而带来的满足、激励有关。前项学习任务的成功实际上也是为后继学习任务做好了情感方面的准备。反之亦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和积极性,不仅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且对后继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可见,情感的前提特性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又一重要的教学变量。三是教学质量,即指教师的教学要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程度和需要。为此,在教学前,教师要进行诊断性测验,了解学生在新任务学习前是否具备了必要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形成性测验,不断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师所教的东西。上述这三个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教学变量对学习达成度的影响作用分别占 50%,25%,25%。(3)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新的学生观是对传统的对学生看法的否定。例如,有好学生也有差学生,并且他们的学习能力具有稳定和持久的特性;用智力或能力倾向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再如,有学得快的学生,也有学得慢的学生。学得慢的学生可以获得好成绩,但他们必须比学得快的学生花费多几倍的时间。新的学生观则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学习情感都是可以改变的,不能认为好与差、快与慢这些学习特性具有必然持久性。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学生智力水平存在差异并呈正态分布,但学生学业成绩的分布可以呈“负偏态”,即大部分学生的成绩聚集在高分端;当然教学工作必须是有成效的。因此,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5%的优等生加上 90%的中等生)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新的教学观是对传统的若干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批判。例如,差生的出现,学生成绩的分化是必然现象。在新学期或新课程开始时,教师就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几等,怎么教结果也仍然是好中差。这种目标固定化的预想,压抑了师生的抱负水平,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当数量的学生由于年复一年地遭受挫折与羞辱,他们的自尊自信自强观念被这种预想渐渐地有条不紊地摧毁了。新的教学观认为,在一个教学班里,学生成绩分布接近正态分布时,证明教育教学是不成功的。学习中的许多差异是人为的、偶然的,而不是个体固有的。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学会的东西。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并探求能使最大部分学生达到这种掌握的方法与材料。以上是该项实验对布卢姆关于“掌握学习”理论在总体方面的把握和吸

收借鉴,在指导教学具体操作方面主要还有:(1)确立教学目标。这是实施掌握学习策略的首要环节,因为只有确立了明确、具体、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的展开才带有明确的方向,教学评价也才有依据。教学目标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目的是不同的概念。教学目的内涵宽泛而模糊,如传授某一部分知识,发展学生某一方面能力,培养学生某种情感或精神等等,都可称为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学使学生发生行为变化的期望。就是说, 教学能促成学生某一种新行为出现,这种新行为是可观察可测量的。例如, 对一个词来说,当教学后学生会读会写,说明学生对这个词实现了识记目标;

能解释,实现了“领会”目标;能造句,实现了“应用”目标;在新地方能判断其意义、作用,实现了“分析”“综合”“评价”目标。教学目标是分类的、分层次的、成体系的。布卢姆把教学目标按行为范畴分为三个领域, 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层次: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分为五级目标:接受、反应、价值判断、价值的体系化、价值的个性化。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为六个方面: 反射动作、基本动作、知觉能力、体育能力、技能化动作、动作性交流行为。

(2)实施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的对象和范围是相当宽泛的,这里所谈教育评价是专指教学范畴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意义不在于给学生评分定等,不在于对学生鞭策或选拔,而在于取得反馈信息,以便调节教学过程,检查教育目标达成水平,并针对问题进行补救和矫正。布卢姆将教育评价区分为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评价,是为检查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并采取补救手段的。诊断性评价是为了解教学前的“学情”,如学生认知前提、情感前提等情况,以便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它显然不同于传统教学“检查复习”环节。终结性评价是对整个教程或某个重要部分取得的较大成果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

以上就是这项实验对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的学习理解和吸收借鉴情况。除此,他们还吸收融会了赞柯夫的“一般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阿莫那什维利的“教学原则”、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图表法”以及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的有关内容和当代教学法改革经验。这就是他们所说的“先学一家,融会百家”。

  1. 移植、改造、创新

对国外理论不能照搬,必须进行切合实际的移植改造,从而有所创新。该项实验对布卢姆等先进理论的运用就是经历了这个移植改造的中间环节。首先是移植。所谓移植,就是将布卢姆的理论宣传普及到教师中间去,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从 1986 年开始的这项实验的第一步便是移植性实验。他们移植了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包括教育目标的定义、分类的原则、行为目标分类参照系、以及制定和检测具体目标的方法。实验重点在认知领域, 即实行认知目标的六主类(记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分类系统。因为教师习惯于按自己的经验理解被移植的内容,所以他们对目标分类的一些术语和概念作了必要的替代和转化,更容易被教师接受。于是,不少学科改编并减少了认知目标类别,确定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和创新五个类层,给出中国化的定义和界说。具体实施分工进行:研究人员同优秀教师负责制定目标分类参照系,编制单元目标和形成性测试;实验教师直接使用这些成果,探讨达标模式,并向研究人员反馈目标使用情况。

第二步是改造。所谓改造,就是将布卢姆目标体系简化、转化和实用化。从 1989 年他们便开始了改造性实验。简化,即把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的目标主类从五个以上简化到四个以下。如认知领域,将六类简化为记忆、理解、运用、综合四类,用于中学;小学为记忆、理解、运用三类。转化,即对布卢姆目标分类体系中超政治倾向和人本主义观念予以改造,对其大量的心理学术语给予教学论术语的改造。如情感领域,布卢姆排斥政治思想教育目标,他们则把教学中的德育任务规定在“情意”目标内。再如,布卢姆用“评价”“价值组织”等术语表述一类目标,教师普遍感到生辟,不易运用,因此他们摒弃或替换这些心理学术语。实用化,即紧密联系教师的

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使布卢姆的理论能与教师成功的经验结合起来。如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统一把握;达成目标既注重既定目标,也注意非目标效果的整体把握;制定目标既注重行为也不忽视内容,等等。

第三步是创新。即通过实验研究创立出具有规定性又有灵活性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它适用于国家对各学段课程要求标准,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具体条件使用自己的经验。这一工作,他们已形成了初步成果,有待进一步完善。

  1. 普及落实理论学习

教育实验必须理论先行,使实验教师教育观念得到转变,对实验项目有了理论的理解,实验实施才具有坚实基础。这一方面他们做了大量工作。(1) 提供学习资料。他们出版了《掌握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一书近五万册,通俗易懂地向实验教师宣传布卢姆的理论。实验地市、县区还各自编印了有关资料,累计百万余字。六年学习资料达 120 万字。(2)培训实验骨干。各实验地市、县区定期举办培训班,先后培训实验人员两千多人次。(3)举办实验讲座。各实验地市、县区层层举办讲座,听讲者约三万人次,实验教师人均听讲六七次。(4)加强实验领导和管理。该实验上有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 下有科研人员、教研人员和实验人员三结合实验队伍,形成由省到校上下统一的领导管理系统。领导小组由有关的教育行政领导组成,为实验实施提供保证。指导小组由有关专家和教育科研骨干组成,为实验设计方案,提供指导等。三结合的实验队伍分工是:科研人员负责实验总体设计;教研人员把设计转化为操作方案,并具体指导和组织实验;实验人员实施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