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李秉德

本世纪 30 年代,我国曾经出现过一个教育实验的高潮。其中有些实验的规模是相当大的,如晏阳初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名义在河北定县所办的教育实验县,以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方式”实行生计、文艺、卫生、公

民“四大教育”;又如梁漱溟以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的名义在山东邹平和荷泽所办的两个实验县,依靠“村学”和“乡学”组织,把教育、生产、保卫三者结合起来。另外,在江苏、上海以及其他一些地方,则有更多规模较小的实验区或实验学校,如陶行知所办的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黄炎培所提倡的职业教育,李康方所办的开封教育实验区,江苏教育学院所办的一些实验等,都产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这些实验的共同之点,就是想为当时的教育乃至整个中国找出一条改革的路子来。显然,倡导这些实验的有识之士, 已经不满足于此前照抄日本和西方的教育模式,开始想走教育中国化之路。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可惜!主要由于抗日战争发生,这些实验大都被迫停了下来。

事隔近半个世纪之后,也就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家实现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我国出现了第二次教育实验高潮。我们知道, 第一次教育实验高潮是在国难当头、政治混乱、经济凋敝的时代背景下,一些爱国之士想通过教育走通一条教育救国之路。显然,不管实验者的主观愿望如何,也不管实验的局部效果如何,那条教育救国之路是绝对走不通的。80 年代的情况则与 30 年代根本不同了。我们国家地位已经大大提高,政治空前稳定,经济日见繁荣,为了加速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增强综合国力, 极需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教育实验高潮则是适应时代召唤,为教育改革探路而发展起来的。它走的是教育兴国之路,而这条路则是大有可为的。

这第二次教育实验高潮分布地区之广、数量之多,远非第一次实验高潮所能及。而且这次实验高潮比起前一次来,是把实验的问题集中在严格意义的教育范围之内,因而搞得更细致、更具体。假如说,第一次高潮是多从宏观方面着眼,而这第二次高潮则可以说是多从微观方面着眼。因此这些实验大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现代教育思想,而且由于它们更接近于学校实际, 也就更便于操作和推广。

另外,我国教育面临的情况是:人口多,教育规模大,而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又很不平衡。为此,各项改革措施必须区分不同情况,慎重行事。在此情况下搞教育改革,最好是先搞小规模实验,再逐步推广,稳步前进。就这一点来说,当前的这些教育实验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的。

当前,这一教育实验高潮正方兴未艾,继续向深度广度发展。我们知道, 各项工作都是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已有 15

年了。把这 15 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实验的情况回顾一下,作出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巩固与发展已经取得的成果,找出并克服存在的缺点,以利于今后教育改革与实验工作的开展,这显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认为,被列入国家“八五”重点课题的“1979~1993 年我国普通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实验发展状况的调查与评价研究”,其成果除建立“全国普通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实验信息库”外,作为丛书出版问世是非常合乎时宜的。

这套丛书涉及到我国当前中小学教育实验的方方面面:从理论探讨到实况、实例;从学制、课程到教材、教法;从设计、实施到学校管理;从实验方法、技术到评价、推广;从当前情况到未来预测。总之,编者们是想尽可能全面地、系统地反映出 15 年来我国教育实验高潮的全貌与达到的水平。然而,15 年来我国教育实验类型之多、内容之丰富,要想完美无缺地完成这项任务,显然是十分艰巨和困难的。不过,我们知道,总结只是一种研究方法,

在总结过程中所提出的一些看法和论点,并不能说都是科学的结论,更不能说都是定论。更何况现在各项教改实验和研究工作都还在不断向前进行的过程之中。在这种动态情况之下,在我国教改实验高潮已经走过这一大段路程之后,能理出这段路程的概貌,标志出所走过的这段里程的特点,并预见出今后要走的方向趋势,促使今后的教育工作者能够更清醒地做好有关这方面的工作,把工作质量再提高一步。这样,就算是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特别是对于教育实验研究本身,做出相当大的贡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