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 教学体系实验

小学语文“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教学体系的实验研究,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确立的所级重点课题。这一课题是在总结、概括辽宁省黑山县北关实验学校“集中识字教学法”的经验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的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16 年来,中央教科所为此起草了教学大纲,编辑了多套实验课本,指导全国实验,培训实验教师,组织成立了集中识字教学研究会, 每年召开学术年会,从理论上发展体系,在教法上总结经验,使之日臻完善, 终于成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重视。

“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教学新体系从诞生到逐步完善走过了近三十年艰辛曲折的道路。1958 年,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识字教学平均每个学日不到三五个字的状况,辽宁省黑山县教育局视导员贾桂枝和黑山北关学校从事教改实验的李铎老师共同研究,分析了我国传统蒙学教育的规律,参照当时成人扫盲教育中所用的“速成识字法”,认为有必要对当时通行的分散识字教学法进行改革,实行集中识字教学。一开始,他们采用看图识字、以歌词带字的方法尝试着进行教学。例如《东方红》这支歌曲,用它的 113 个字中可以带字的 59 个字的四声变化,在 10 课时之内教会学生 317 个字。但由于歌词中的字数有限,他们就利用字音的规律,改用“四声带字” 的方法。这样做的结果,几乎可以带出全部汉字。如一个“东”字可以带出“冬、董、懂、冻、栋、洞、动”等字。但从效果看,容易造成同音混淆。经过研究发现,形声字占汉字中的大多数,而依靠分析字形又能够解决记忆字音的问题。那些不是形声字的字,可以利用字的基本部件,例如“肥”字中的“巴”,与这个部件的形声字组合在一起来识认,同样有助于记忆,只要区别其读音就可以。字形规律是解决集中识字教学难题的关键。经过反复实践,他们探索出了“基本字带字”的科学识字法。

从定义来说,基本字是包括形声字在内、字形近似的一组字中共同含有的最基本的构字部件,如“令”字组中的“令”字。基本字多是独体字,如“方”“寸”“又”等;也有合体字,如“胡”“路”等。基本字带字就是通过给基本字加偏旁部首的办法引导学生在已经认字的基础上自学生字,使学生在掌握表意汉字字形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理解汉字的形义关系、义音关系,建立汉字形音义的统一联系。“基本字带字”是集中识字教学的主要方法。除此之外,对那些用基本字带字不易解决的字,用“看图识字”“会意字”“形近字”“同音字”的方法解决。

采用上述办法教学,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识字量能达到两千个以上;识词量在六千个左右;能阅读一百余篇课文,读词、读句、读课文的字数近五万,能够阅读一定数量的报刊、书籍等课外读物;写简短的日记、书信和一二百字的短文,使用汉字的正确率在 98%以上;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也得到了训练。

这项实验,1959 年 10 月得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支持;1960 年 4 月,中宣部、教育部和辽宁省委肯定了它的教改成果。辽宁省委召开了面向

全国的现场推广会议。《人民教育》也发表了《黑山经验值得重视》的重要文章。同年,北京景山学校学习黑山经验进行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了五年制小学的集中识字教材,将这一经验推广到全国。这套课本一、二年级的识字量为 2300 字,小学生的识字水平与原来相比有了大幅度提高。

正当实验呈现出蓬勃健康发展势头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干部教师或被揪斗,或受批判,“万卷图书、多年积累的教改资料和识字课本,甚至连校牌子,都被视为毒草,强行焚毁。”①可敬的教师们采取“明顺暗斗” 的办法保护实验,“有人听课时就讲语录,没人听课就照样上识字课”,“有的教师把孩子领到自己家去补课”,“学校也编了‘一个观点做统帅,一条红线穿起来’的集中识字教材。”①1966 年到 1971 年,北京景山学校的集中识字实验也是“一无教材、二无领导”,实验受到影响。②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改革开放后的 1978 年,北京景山学校、辽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相继恢复实验,北京和江苏常州等地的几个学校开始参加这项实验。1980 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在锦州召开全国集中识字经验交流会,并从现代教学论、教学心理学的角度对集中识字实验进行了理论探讨,从此使这项实验在全国更大规模地开展起来。1981 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改实验小组制订《五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实验用)大纲》(草案);张田若的专著《小学集中识字教学》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从 1982 年开始,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每年主办召开这项实验的理论研讨会,集中讨论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后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教学重点安排。大家逐渐对中年级大量阅读、读写教学的单元分组法、作文的三步分段训练序列和应用文教学经验予以接受并融入到各地实验中去。从 1983 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对黑山北关实验学校和江苏常州博爱路小

学实验班毕业生的考核成绩来看,北关校学生识字量平均 3984 个,听写短文

(235 字)的正确率达 99%,作文能写 500 字~700 字,基本上达到文通字顺。常州的学生全部升入初中,36 人中有 20 人成绩超过市内重点中学分数线,占全班的 55%。该班学生毕业考试的作文中错别字只占 0.4%。对毕业班的优良成绩,《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节目曾予以报道。

集中识字教学法从低年级识字教学突破,引起了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体系的变革:

  1. 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

按照汉字规律,分析汉字构形,打好识字的四大基础(汉语拼音、笔顺笔画、偏旁部首和基本字),抓住六七岁儿童学习书面语言文字的第一个兴奋期,结合着进行说话训练,并达到识词量 6000 个的要求。

  1. 中年级以大量阅读为重点

教学采用单元分组的方法,发挥学生识字基础好的优势,贯彻“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的原则。强调以语感训练为基础,以语言规律为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习作的基础。

  1. 作文采取“分步习作”的方法,到高年级则以作文训练为重点

一年级开始围绕识字教学进行口语和用词造句训练,然后进行伴随大量

① 参见《集中识字教学经验选》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34 页、第 51 页。

① 参见《集中识字教学经验选》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34 页、第 51 页。

② 参见《集中识字教学经验选》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34 页、第 51 页。

阅读的写话训练,包括听记、写日记、写放胆文等;从四年级开始进行记事写人状物、列提纲、修改文章等的程序训练和综合训练。

这样,小学五年(或六年)的每一阶段,都强调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训练。以集中识字为基础和特征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非常显明地体现出来。

1987 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持通过了《小学语文“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实验教学大纲》;1988 年,成立了“集中识字教学研究会”; 1993 年,《小学新实验课本·语文》通过国家教委审查,被列为九年义务教

育全国选用教材。目前,这项实验遍布全国 28 个省、市、自治区,学生总数累计超过 40 万。36 年来,通过对实验学校的调查与指导,通过学术会议和教研活动,通过总结经验和撰写论文,这项实验的研究步步深入,并建立起庞大的研究队伍,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范例,提供了经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在国际交流中,我国学者曾介绍过这一教学经验。日本、马来西亚、台湾省和香港地区引进了这一成果。集中识字教学必将继续为世界汉字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央教科所 郝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