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显著的社会效益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必须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教学理论的灵魂——启发教学。但是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毕竟是朴素的经验。我们不仅适应振兴中华的形势需要,具体科学化了“三维教学目标”,而且理论化、具体化了启发教学的光辉思想。其中,“诱思教学思想”揭示了“愤悱启发”的具体过程和条件;“探究教学模式”和“探究教学方法”则总结论证了启发教学的具体形式和方法。

在 14 年的求索中,该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开花结果的原因:首先,社会科学的研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许多不同的观点表面上是对立的,实质上各自包含着合理的因素,反映了某个侧面的客观规律。研究者的任务,不能像自然科学研究那样,非此即彼,而应该详细地占有资料,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 仔细地分析综合,使各种观点的合理因素辩证地统一起来,以全面地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构建正是如此。这一独创性理论体系,其基本观点都是我们实践的求索和体验,研究的构思和结晶,曾被专家誉为:一种新的教改思路。其次,研究越深入,我们越感到:几乎所有的外国教学理论,我国的教育宝库中都有,可惜没有系统研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我们不满于“言必称希腊”的现象,而是运用现代教学论和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着重挖掘和继承我国优秀教学理论和教学传统,对各种观点在反思和扬弃的基础上给予归纳、演绎,使其成为充满中国教学特色的理论。教改实践中,该理论深受广大教师欢迎,这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第三,理论研究中,只有原理而没有相应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原理本身还构不成理论。因此,我们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使理论具备实践性和操作性,以利于理解和掌握。所以,大家反映:该理论“学则能懂,懂则能用,用则有效”。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在 14 年教改实验中,经受了实践的考验,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教改实验是长周期性的科学研究,凡是参加比较早且坚持下来的学校和个人,均出人意料地取得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显著成绩, 涌现出一批教育战线上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同时,已运用到中小学各主要学科,涌现出一批典型事例。正因为如此,实验研究赢得了广泛的社会信誉,实验范围逐年扩大。现已推广到 24 个省、市、自治区;在 7 个省建立了

17 个教改基地[其中 7 个校级基地、9 个县级基地、1 个地(市)级基地,即

陕西省咸阳市基地,包括 14 个县(区)]。1991 年 12 月,课题通过了国家教委直属司中期检查组的严格评估,被定为“第一类课题”;1993 年 9 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1993 年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改革正通过验证升华阶段,向深层次发展。理论将得到进一步充实,完善。敬请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陕西师大教科所 张熊飞)